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2012年 韩国要迁都(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03日 08:16 经济日报
  韩国总统卢武铉1月13日上午在青瓦台总统府签署了《新行政首都特别法》、《地方分权特别法》和《国家均衡发展特别法》三项法案,并宣布该三项法案从即日起正式生效。至此,韩国的迁都工程将有法可依并正式开始启动。

  按照相关法案的规定,韩国将在今年底以前选定未来行政首都新址、制定建设计划和着手征地;2007年下半年正式破土动工;2012年中央行政机关陆续迁入新都;2030年新行政首都最终建成。届时,韩国历史将揭开以南部忠清道某一城市为行政首都的新的一页。

  2002年,当卢武铉把“行政首都迁移”作为“竞选纲领”公之于众时,没有多少人当真;2003年2月,卢就任总统后又将其纳入“施政课题”,但相信真能实现者恐也为数不多。然而,去年12月29日年关未过,韩国国会竟以压倒性多数的赞成票通过了《新行政首都特别法》,从而使被视为“天方夜谭”的“迁都”变成了现实。

  汉城患上“肥胖症”

  “迁都”法案如此顺利地通过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提出“迁都”并非偶然,支持“迁都”自有其理由。

  汉城1948年成为大韩民国首都,半个多世纪来对韩国的经济起飞、国力上升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不均衡发展战略”也使汉城的负担过于沉重,造成过早衰老、病患缠身,已经难以在21世纪继续负重前行。

  与此同时,人口和经济力量向汉城集中的问题日趋严重,已达到临界点。以汉城为中心的“首都圈”40年来人口翻了两番,这里仅占国土面积的11.8%,但却集中了全国47.2%的人口,远远高于日本、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中心过密地区面积仅占国土的2%,居住人口却占全国的39.1%。集中于首都圈、特别是汉城的中央行政机关占83.6%,百家大企业总部占91%,公私营企业总部占83.2%,制造业企业占56.4%,名牌大学占65%;根据生产总值、就业人口、储蓄和贷款额、税收等指标计算的经济总量比重,首都圈在2000年已达到52.6%。显然,汉城的“一头沉”沉得过分了。

  经济力量过度向首都集中不但大大制约了首都应有机能的有效发挥,而且严重影响了国家整体经济的均衡发展,破坏了经济资源和要素的有效配置,拉大了首都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的差距,与汉城圈的繁荣相比,地方发展受到冷落,以至酿成地区间的“感情对立”和社会不稳。韩国国民早就期望能够改变汉城与地方贫富差距拉大的不合理现象。

  日趋严重的“肥大化”加剧了汉城的衰老和病患。地价飞涨,使人们难圆“安居梦”,汉城住宅普及率为全国最低;200多万辆汽车造成了汉城的“交通地狱”,汽车平均速度为每小时16.6公里,比20世纪80年代慢了近一半;每年因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5万亿韩元。汉城的环境污染程度居全国之首,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地方高40%,95%以上的“臭氧警报”发自首都圈。人们深为汉城的未来命运担忧。

  除了经济、社会等因素外,安全考虑也是迁都的重要促因。尽管当局对汉城未来安全系数的担心讳莫如深,但事实上这一点早已洞若观火。一些学者专家指出,美国调整驻韩美军的部署势在必行,随着汉江以北的美军撤往韩国中部,距北部临时军事分界线仅40公里的汉城将失去往日的安全防护。一旦有事,汉城势必首当其冲、危如垒卵,国基将备受威胁。安全理由使“迁都”正当性的说服力又添一层。

  其实,“迁都”并非卢武铉首创,金大中早在1971年竞选总统时就提出过“建设新行政首都”的竞选公约,是“第一位吃螃蟹者”;1977年,朴正熙执政时主持制订了“临时行政首都建设计划”,并进入了研究阶段;1987年,全斗焕总统时期,制定了“大田行政中心城市培育计划”,把政府采购厅、铁道厅等10个厅级中央行政机构搬到了大田。“迁都”问题一再被提出,从一个侧面说明解决这一问题的正当和紧迫性。

  两大阵营针锋相对 韩国“迁都”主张一经提出,立即出现了赞同和反对两大营垒,形成了尖锐的对立。在野党、传媒以及相当数量的国民都站在对立面,他们或游行集会、或静坐示威,表达反对的呼声。他们在汉城市国会建筑物上悬挂了一条巨幅标语:“誓死反对首都迁移!”令人触目惊心。人们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迁都”做出自己的解读,提出不同的反对理由。

  反对派政治家认为,“迁都”是卢武铉捞取选票的“政治秀”和谋求长期执政的“谋略”。卢的主要政治对手李会昌曾指责说,“迁都”意在“赢得忠清道地区的选票”,“是谋求政治私利的不慎之举”。在野党扬言要坚决制止、挫败“迁都”的“恶行”。经济学家和企业界反对者认为,“迁都”有可能导致首都圈房地产价格暴跌,出现产业“空洞化”,并造成新的地区发展不均衡,在经济上得不偿失。那些拥有房地产的汉城市民担心利益受损,成为支持这一主张的同盟军。行政界和外交界的反对人士认为,汉城是具有600年历史的古都,作为韩国政治、经济、文化中枢,已经确立了世界级都市的地位,“迁都”有可能导致对韩国的“国际认知度”降低,有损于韩国国际地位。还有不少反对者从未来国家统一的角度提出异议。他们认为,统一后的首都应设在整个半岛的中心,而不是韩国的南部;从各方面条件看,汉城仍是最佳选择;他们主张统一后再考虑首都问题。

  面对强烈的反对声浪,卢武铉政府的做法是:少说多做,积极引导,争取民意。执政10个月来,共召开国民公开研讨会、听证会、电视讨论会、宣讲会等90次,并开设了专门网站,广泛听取国民意见。与此同时,建立了相关机构企划团、支援团和咨询委员会并制定了新都“选址标准”;紧接着,国会通过了《新行政首都特别法》,让“迁都”有了法律保障,可谓迈出了关键一步。

  文/本报驻汉城记者 曹世功
作者:曹世功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