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喜 虽然邮政储蓄出世已有17年的光景了,但至今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身份。它可以象商业银行那样吸收公众存款,却不能像商业银行那样运用资金;它主要靠央行的利息补贴来生存,却又不能像政策性银行那样开办政策性金融业务;它的基层储蓄网点属于金融机构,而管理机关———邮政储汇局却又属于邮政部门的内设机构,因而造成整个邮政储汇机构的性质无法明确定位的奇特现象。业内人士戏称是:“孩子大了没有名”。
邮政储蓄引发一系列问题
邮政储蓄诞生于1986年。那时,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百业待兴,资金供给严重不足,仅有的4家国有专业银行分支机构尚未健全。为了充分筹集民间资金,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邮政储蓄业务应运而生。此后,邮政储蓄按照既定的制度和设计目标,在方便居民储蓄、聚集社会闲散资金、增强央行的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98年之后,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银行先后9次调低了利率水平,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和人民银行的再贷款利率一再降低。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民银行对邮政储蓄的转存款利率水平却表现出了极强的刚性,其调整的幅度远远低于利率水平调整变动的幅度,大大高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甚至高于人民银行的再贷款利率。长期以来,央行对邮储支付的高额存款利息,已经成为央行沉重的财务负担。按照8400亿元和4.131%的转存款利率推算,央行一年就要支付给邮政347亿元之巨的补贴。即使央行把邮储转存的资金,全部以最高挡再贷款利率(3.24%)转贷给商业银行,也仍然要承受0.891%的贴息损失,共计74亿元之多。
更令央行担心的是,邮储高利率转存干扰了当前货币政策。政府一段时期以来,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刺激需求,扩大消费。但是,邮储转存款的高利率刺激的却是存款积极性,从2000年邮储的4578亿元存款余额,到2002年的7376亿元,3年里每年增长约1400亿元,已经成为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第五吸储大户。
邮政储蓄还引发了另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近年来表现得越来越突出的农村资金失血问题。邮政储蓄被形容为一个“抽水机”,利用其在全国1700多个县的2万多个营业网点,把农村自身积累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抽向了工业领域和城市。有金融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穷乡僻壤的农民做豆腐、卖鸡蛋攒下的钱,反倒流进城,被国有企业占用了……邮政储蓄变成了从农民身上吸血的工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曾表示,邮政储蓄的资金不用于农村,不为农业发展服务,却要牺牲农业利益来弥补邮政损失,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一定要想办法加以改变。
邮政储蓄改制一波三折
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金融体制框架已经构建起来。现在与邮政储蓄刚刚成立时的经济金融环境相比,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金融体制改革也在日益深化,宏观经济运行的任务和目标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已经走到十字路口的邮政储蓄,必须重新寻找自己的市场定位。
关于邮政储蓄的改制已经争论了好几年,人们借鉴古今中外,提出了形形色色的方案,主要围绕以下3个属性展开:1.体制问题,是继续维持目前的转存款体制,还是实行存贷制;2.性质问题,是属于政策性银行机构,还是经营性的银行机构;3.资金运用上,是有限运作还是多元化运作。在关于邮政储蓄未来去向的多种方案中,意见较为集中的有两种观点,一种是邮政局倾向的邮政储金汇业局方案,另一种是央行提出的邮政储蓄银行方案。邮政储金汇业局有点像日本的储金局,拟开办的主要业务有储蓄、汇兑、划拨和小额抵押贷款、保险等,邮储存款扣除抵押贷款及各项准备金外全部转存财政。不难看出,按照这一方案,邮储仍属政策性机构,经营风险极小,收益又有保障,而且资金运用游刃有余,其优势比现在的运作体制有过之而无不及。按照央行提出的邮政储蓄银行方案,邮政金融应该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与其它金融机构平等竞争,还要接受银监会的监管和按金融企业的规律办事。由于种种原因,央行推出的邮政储蓄银行模式,犹如母腹中即将降生的婴儿,几番躁动又几度沉寂,始终难以分娩。
在邮政储蓄银行一再难产的情况下,2003年9月1日,央行推出了邮政储蓄改革的初步方案。方案采取了新老资金划断的方式,以2003年8月1日为界,以后新增的邮储存款转存人民银行的部分,执行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利率,即1.89%;这部分存款还可以由邮政储汇局自主运用,利率由市场决定。8月1日之前的老转存款,由人民银行暂按现行转存款利率4.131%计息。可以看出,这个新老划断的方案,是对人民银行和邮政双方所提方案的调和与折衷:既考虑到了邮政部门的利益,又迈出了对邮储来讲具有转折意义的市场化的一步。实际上是要逼迫邮政储蓄从以往的政策性收益套路中走出来,逐步转到市场性收益为主的轨道上。因为1.89%的转存利率比一年期存款利率1.98%还要低,邮政储蓄必须要为自己的新增存款寻找新的出路。
这次改革方案中,在“断奶”的同时,央行也对邮政储蓄的资金自主运用开闸放水。文件明确规定,从2003年8月1日起,邮政储蓄新增存款由邮政储蓄机构自主运用。经国家邮政局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并获批准后,邮政储蓄机构可以进入银行间市场参与证券买卖,也可以与中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办理大额协议存款,与政策性银行进行业务合作,开展部分中间业务。此外,邮政储蓄机构还可依程序申请成为国债、政策性金融债承销成员。当然,资金自主运用并不是没有任何限制,譬如邮政储蓄不能直接发放贷款,否则的话,邮政储蓄就变成商业银行了。
建立邮政储蓄银行:困难与机遇并存
央行人士认为,建立邮政储蓄银行的长期改革方向是不容置疑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国邮政储蓄制度的改革要注意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改变由邮政储蓄盈利弥补邮政业务亏损的现有体制,在邮政储蓄与邮政、汇兑业务分开并独立核算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制度化的中央财政对邮政业务的补亏机制和对邮政减亏的激励机制。二是建立规范化的中央银行对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支持制度,借此促进邮政储蓄存款稳定地回流农村。
虽然邮政储蓄改革的道路还会有崎岖,但同时也面临着良好的机遇。机遇之一,是国有商业银行正在大刀阔斧进行机构改革,一大批县(市)支行及其附属机构将被逐步撤并,这将为邮政储蓄银行提供广阔发展空间。邮政储蓄银行可以低成本、快速地填补这些机构退出的市场空白,不断扩大自身业务。机遇之二,是我国中间业务市场尚属一块正待开垦的处女地,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也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邮政储蓄可以利用自己网络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与其它商业银行平分秋色。
《市场报》 (2004年02月03日 第九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