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本身并不能产生效益,但卓有成效的审计无疑是国有资产强有力的看护者。一个显著的事实是,在上上下下的共同关注下,审计正日益发挥着维护财经秩序、规范政府行为、揭露惩治腐败、促进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新华社记者 齐中熙 黄全权 发自北京
近日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包括原国家电力公司领导班子经济责任审计的部分结果被首次披露。在对中国工商银行等单位审计中,也发现和揭露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当前,我国财经领域中弄虚作假、挤占挪用、贪污腐败等违法违规问题仍比较普遍,在一些方面甚至比较严重,一些企业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原因,国有资产流失比较严重,加大审计力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政府重视审计,人们关注审计,是为了捍卫国有资产的安全。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今天,审计是保证政府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和行政监督的重要手段,是保证政府把国家和人民的钱管好用好的重要关口,是搞好宏观调控、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证整个国务院和国务院组成部门真正做到廉洁高效的必不可少的手段。而在评判审计责任的履行情况时,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发现的重大问题和经济案件是不是得到了揭露和查处,是不是通过审计切实保护了国有资产的安全。
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我国审计与查处力度正不断加大。数字显示,去年全国共审计13万多个单位,审计处理后上缴财政148.2亿元,减少财政拨款和补贴10.1亿元,归还原渠道资金90.7亿元。几乎每一起审计问题被揭露都伴随着相关人员受到查处,仅从中央预算执行审计来看,就移送案件83起,545人(次)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被追究刑事责任。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些披露的数字和结果,民众正日益清晰地看到政府捍卫国有资产安全、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公正透明的勇气。
审计本身并不能产生效益,但卓有成效的审计无疑是国有资产强有力的看护者。一个显著的事实是,在上上下下的共同关注下,审计正日益发挥着维护财经秩序、规范政府行为、揭露惩治腐败、促进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从当前情况来看,审计机关除了要继续揭露违法违规的问题,还要注意揭露影响效益的问题,因为它们都对国家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的安全构成威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要求“推进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估工作”。因此,要抓住这些有利条件,积极推进效益审计的实践,从而有效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目前的效益审计的重点应主要放在财政性资金和项目范围内,重点揭露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年度的数字是可以叠加的。6年来,全国审计机关共审计84万多个单位,查出并处理违法违规金额超过8000亿元,追还1000多亿元被侵占挪用资金……我们应当记住这些数字,它记录了政府部门捍卫和用好国有资产的努力和决心,同时也提醒我们,加大审计力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依然任重道远。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2月02日 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