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发布,是打造一个动力更为强劲的资本市场,推动中国经济列车高速平稳前进的重大措施。
1992年,国务院曾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这个通知更多关注的是加强市场的监管,“监管”是关键词。12年后的今天,国务院对资本市场总体发展再次作出部署,“改革”和“发展”成了关键词。时隔12年,两个关于资本市场发展重要文
件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反映了中国经济在不同发展阶段,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发展的意义已不可同日而语。
提升经济质量的必由之路
资本市场在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目前,我国有10万多亿元居民储蓄,大量的民间资金需要通过完善、健康的资本市场实现更大收益。另外,随着开放力度加大,外资也需要通过更规范的市场进入中国经济肌体。
同时,国有经济庞大的存量资产,需要通过资本市场的配置,发挥更高效率。大量的科技、投资项目,需要通过资本市场这个渠道获得“血液”。概言之,中国经济能否进一步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一个健康、完善的资本市场。随着《意见》的逐步落实,中国资本市场必然会获得巨大的发展,从而对提升中国经济的整体质量起到巨大作用。
只能做大做强不能边缘化
2003年,关于股市边缘化的讨论是最为引人关注的经济事件之一。这种讨论本身所强调的,正是股市不能边缘化,是对如何做大做强资本市场的强烈关注。
《意见》显然就此给出了重要答案。
《意见》对中国资本市场做了进一步的定位,为资本市场发展厘定了基本原则。《意见》涵盖了如下问题:完善证券发行上市核准制度,重视资本市场的投资回报,鼓励合规资金入市,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完善资本市场税收政策,建立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积极稳妥发展债券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以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一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二是建立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问题。
股市将成为投资者天堂
对于中国股市的社会公众股股东即流通股股东而言,《意见》几乎就是一部福音书。
中国股市历来被称为融资者的天堂。一种更形象的说法是,在中国股市上,融资者为砧板,投资者为鱼肉。这种定位导致股市在发展中屡屡受挫,最明显表现就是股市直接融资比例的持续下降。重构融资者和投资者的关系,已经成为中国股市谋求长期、良性发展的当务之急。
《意见》反复强调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显然将改变股市融资者和投资者之间被扭曲的关系。比如,要“重视资本市场的投资回报。要采取切实措施,改变部分上市公司重上市、轻转制、重筹资、轻回报的状况,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为投资者提供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增加财富的机会”;要“研究制定鼓励社会公众投资的税收政策”。
更重要的是,对股民普遍关注的全流通问题,《意见》给定了一项基本原则:“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要尊重市场规律,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意见》表明,重构融资者和投资者关系,保护投资者利益,已经列为中国股市发展的最重要日程。
本报评论员:王亚杰 刘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