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记者苏蔓薏综合报道
瑞银无疑是2003年中国媒体追逐的热门人物,因为它在中国撒下了QFII第一单。2003年7月9日,宝钢股份(600019),上港集箱(600018),外运发展(600270)和中兴通讯(000063)成为了瑞士银行的首选,不少舆论认为,瑞银此举颇有些“做秀”的味道,而布里坦的答案是:作为一个来自远方的机构投资者,公开4只股票的动机只是想跟市场打个招呼。布里坦说
,“我们积极申请QFII的动机非常简单,那就是:这对我们的海外客户是有利的,对我们的银行是有利的,同时对中国也是有利的。”
他表示,中国有巨大的潜力和机会,这也正是瑞银在好多年前就开始与中国证券监管部门探讨QFII的可能性并努力推进这个制度的原因所在。他说,QFII不仅对国际投资者有利,而且对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是有利的。中国采取QFII的方式引进外资,在资金数量及市场准入资格等方面可以进行很好的控制。
链接
布里坦1939年出生于伦敦,毕业于剑桥大学和耶鲁大学。1974年进入议会,1981年至1983年任财政部秘书,1985年至1986年任贸易工业部秘书,1989年至1993年任欧盟副主席,先后负责公平竞争政策和金融机构事务,以及与北美、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韩国等地的对外经济和贸易事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