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记者苏蔓薏综合报道
2003年10月,原为货币政策司副司长的易纲被扶正,担任该司司长。在银监会职能从央行分离后,这个岗位对央行来说举足轻重,同时易纲仍兼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
在2003年的央行“三定”方案中,金融市场局从货币政策司分离出来,货币政策司的
职能更加专心———主要以利率、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和现金政策等货币工具调控中介市场,调动商业银行,影响宏观经济全局。
业界人士分析,金融日见开放下的货币系统政策将是易纲面对的坚硬挑战。2002年4月,易纲曾在一次论坛上,以《中国未来的货币政策》为题发表演讲,可作为他的新思路参考,他说:“在(未来)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取向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仍不能自由开放,(需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改进汇率制度,协调好本外币政策。但是,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是国际趋势,在实现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完全可兑换之前,我们要进行汇率制度改革,以减少其对我们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冲击……”
易纲所面对的挑战是,本届货币政策司所面对的经济和金融环境空前复杂:主要商业银行对货币工具更欠敏感;大量的海外热钱流入;随着跨国银行逐渐进入人民币业务,金融系统逐渐开放,人民币货币工具与美元等外币货币工具相互影响日趋紧密。
链接
1958年3月5日出生于北京,高中毕业后当过知青。1977年他考入了北京大学经济系,1980年被北京大学选派到美国留学,从此开始了他在美国十余年的奋斗生涯。
凭着过硬的学术成绩,于1992年获印第安那大学经济系终身教职,并晋升为副教授。
本可以在美国潜心研究金融理论的易纲却选择了回国。1993年他与林毅夫、张维迎、海闻等发起并组建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出任教授、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回国后,一直致力于将金融理论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1997年起他开始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此后任秘书长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