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苗圩被评为2003年度CCTV经济人物,他领导的东风公司与日产公司的合作,也被评为2003年的十大汽车新闻之一。但是在耀眼的光环背后却也有着无奈。就选择而言,有明智的选择,也有必然的选择,所不同的是:明智的选择不一定是必然的,而必然的选择一定是明智的。
苗圩接手的东风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国有企业,但不幸生于十年动乱时期,第一汽车制
造厂用3年时间建成投产,东风汽车公司用了13年的工夫,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内耗中度过的。最大的内伤是整个厂区绵延60多公里,不可能形成集约化的生产条件。
当年建设第二汽车厂时主要考虑到备战的需要,按照“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进行施工,在这一点上,东风公司就比自己过去的同行也是如今的竞争对手气短三分:人家都在道路交通设施完善的大城市,东风在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山沟里,同时也没有脱离企业办社会的窠臼。
以汽车制造为基础的城市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企业和社会的职能在这个城市分分合合,曾经的“政企合一”几乎成为全国的经验,但又因为利益的原因而分开。留给这个企业的是为了办社会而增加的巨大成本。这个汽车公司除了有自己邮电通信部门,煤水电供应部门,医疗卫生教育部门,生活服务部门,甚至公安部门,铁路部门一应俱全。而就在当时企业负责人嘲笑一汽发展多品种产品,是“五个手指按着五个跳蚤”的时候,危机已经埋下。短视使东风公司没有重视轿车制造对汽车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甚至对自己的神龙项目都抱有二心,以至于造成“锣齐鼓不齐”的局面。
苗圩接手这个企业以后,把一个亏损4个亿的企业营造成盈利60亿的局面,当然也曾经有过分散突围,各自求生的举动,严峻的形势逼迫苗圩必须选择,必须在新的形势下有新的动作。
总的来说,东风公司必须引进新的汽车品种和技术,从重型卡车到小轿车,扩大核心竞争力;必须甩掉企业办社会的包袱,实行主、辅业分离,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负担;必须建设能够进行集约化生产的平台,发挥现代化生产的优势;必须有依托社会服务功能的区域,这个区域必须是集交通便利,信息快捷、资金融通、市场活跃、人才密集等特点于一身。
利用公共服务条件的优势降低企业发展的成本,这样的地方当属武汉这样的大城市比较合适。然而做这样的选择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也很大:第一钱从哪儿来?第二谁提供新技术?第三改造老国有企业的思路是东风必须跳出大山,遗留的问题怎么办?
这自然也是国家十分关注的问题,东风公司的探索,它本身的特殊性和普遍性都对国企改革具有指导和借鉴的意义。
东风公司和日产的合作,不是一般意义上两家各自出资多少组成一个合资公司,而是在东风公司把主、辅业分离以后的全面合作。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老职工利益、地方利益、服务行业剥离等问题将在这次合作中得以解决。苗圩的选择是明智的,也是必然的,这个选择使东风公司可以在新的平台上进行战略发展,不仅解决了资金和技术的引进问题,也为东风汽车甩掉包袱,轻装前进打下基础。
作者:晓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