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一直被认作是值得信赖的消费场所,但乌鲁木齐市消费者协会提醒人们:超市购物也有“猫腻”,消费要谨防“六大陷阱”。
陷阱一:“标低售高”坑人。一双标价4.3元的男士拖鞋,交钱时却变成10.5元。乌鲁木齐市一家超市对商品标明低价却以高价售出,日前被物价管理部门查处。
陷阱二:劣质商品骗人。杨先生春节前在一家超市买了4条冷冻的罗非鱼,回家解冻后发现鱼的内脏已经腐烂并有臭味。
陷阱三:购物小票蒙人。王女士在一家超市买了100多元钱的食品和日用品,回家后仔细核对发现,买了3瓶可乐却交了5瓶的钱。
陷阱四:赠品悄悄变卖。一些超市搞“买二送一”或“买三送一”等促销活动,但在结账时,消费者却发现这些赠品也要收费。对此,各超市的解释非常相似:计算机收费系统出现失误。
陷阱五:特价商品限量。一些超市打出特价商品广告,如鸡蛋半价、色拉油半价等,但消费者在排队购买时,不是只能限量购买一公斤,就是所谓“特价商品”已经售完,有的甚至找不到所谓“特价商品”。
陷阱六:散装食品柜台的标签上通常只有零售价格、商品名称等寥寥数字,没有明确的“身份证”表明它的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以及配料。
(此版未署名均据新华社)作者: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