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今日评论· 透支信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1月29日 05:36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在近期陆续公布的证券投资基金去年第四季度投资组合里,出现了一些心存侥幸、钻制度空子的行为,似乎有悖于取信于社会,取信于市场的口号。

  以春节前公布投资组合的43只基金为例,去年第四季度持有股票、债券、货币合计超过基金净值的就有27只,最高竟然达到1.4倍。这是什么概念呢?通俗地说,就是在这43只基金里有约63%的基金是在放大操作,最高的放大规模达到140%。

  从法规上讲,这些放大操作的基金无任何违规行为。可熟悉市场的投资者都知道,进行如此大规模的信用交易,这本身就存在相当的风险。作为以规避风险、分散风险自诩的证券投资基金,这样的行为只能是合理不合情。如果发生极端情况,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其实,这样的例子先前也曾出现过。记得在2001年,当时封闭式基金有不少是在进行放大操作,而放大的比例似乎还没有现在高。尽管如此,由于市场走熊,放大操作的封闭式基金还是陷入漫长的调整期,封闭式基金发行也由此陷入困境,至今都成问题。

  封闭式基金的前车之鉴,似乎并没有引起后来者的足够关注。现在超比例运作的多数为开放式基金。实事求是地说,开放式基金超比例运作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去年年底出现赎回风暴所造成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看到一些基金为了追求净值排名,不惜高比例持仓,不惜高比例融资摇新股,不惜高比例放大债券交易。在某些基金管理人的眼里,为了利益,信用、风险控制都可以让位。

  说得这样直接,似乎有些委屈这些基金管理人了,毕竟他们本意还是在为基金持有人争取更多的利益。但是,在这里还是要提醒所有的基金管理人:你们在发行新基金时向投资人承诺的是低风险,你们的销售对象主要还是热衷于储蓄的普通百姓。既然如此,就该严守承诺,特别是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更要严格自律,少些侥幸。要知道这些用养老金、用血汗钱购买基金份额的普通百姓,他们要的是稳定增值,他们可经受不了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真心希望基金管理人少些猴性。

  君子慎独。在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的大背景下,自律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信用。对于投资人而言,基金净值排名暂时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基金管理人有了赌徒的心态。猴年伊始,有心的基金公司不妨作点自省,看看能不能少些赌性,多些平常心,只有这样,才能为基金持有人争取更多更长久的利益。

  作者:高山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