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杭州一月二十二日电 :题:浙江网上农博会:诠释中国农业的“浙江现象”
作者 张文
浙江,从现在来看真的是一块充满了灵气的土地,似乎一切与市场经济相关联的经济形态都能在这里开花结果。民营股份制企业、块状经济早已耳熟能详,“浙江现象”一时间
成为中国经济界的一大热点名词。
如今,就连始终困扰着中国的发展难题——农业,也在浙江出现了奇迹。历时一个月的“首届浙江省网上农博会”正在用事实证明,在这个只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土地上,又一个“浙江现象”诞生了。
二00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浙江省委副书记周国富主持了“浙江首届网上农博会”的开通仪式。近四千家浙江农业龙头企业参加了“网上农博会”。在接下来的三十多天的时间里,“浙江网上农博会”一鸣惊人,共签订意向合同八百六十项,累计金额达到十点二九亿元人民币,浏览量突破一百三十八万,询盘一万一千多次,涉及全省企业一百七十余家。而对方客商则主要集中在日、港、及国内各地,涉及到包括水产、粮油、畜产、蔬果、茶叶在内的多种产品。
网上农博会:信息意味着机遇
互联网的兴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农业和农产品与其他强势增长的产业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归根结底,就是信息获取渠道的对等。浙江从来不缺乏对市场探索的思考,对待农业问题也同样如此。
对于举办网上农博会,浙江省农业厅的官员们始至上而下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这是经济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趋势对新阶段农业提出的必然要求。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借助于信息化动力,推进产业升级,实现质的飞跃。这也是新世纪浙江农业实现现代化必须紧紧把握的重要机遇。
“解决浙江的三农问题,最突出和首要的问题就是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而农产品的深度市场化离不开信息资源的保障,所以农业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二00三浙江农业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张国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这位身兼浙江省农产品推广中心主任的政府官员介绍说,目前浙江的农产品销售大多还停留在以实物为主的农产品供货会、上门推销等传统方式,已经与飞速发展的信息化大潮,与农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了。同时农产品存在着很强的季节性,对于储存、运输,包装都有很高的要求,而广大的农民都不可能组织强大的营销队伍。那么只有通过网上农博会的平台,采取网上网下联动的销售模式,扩大外界对浙江农产品的认知程度,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
市场驱动勇于打破行政垄断
“网上农博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浙江烙印”,那就是与民营企业合作,导入了纯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事实上,目前,浙江省70%左右的市、县农业局都建成了局域网,开通了信息网站,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上下结合的农业信息网络。
那么为什么浙江省农业部门在筹建“网上农博会”的时候,会弃用政府网站而选择民营网络企业——杭州世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呢?
张国镇给出的答案是:当初筹建网上农博会是参照了非典时期在浙江举办的“网上工业品交易会”。其目的非常明显,就是要与市场挂钩,立足于销售。而目前农业厅下属的网站虽然部分开展了电子商务,发展网上农业。但总的来看,还是主要从事着技术指导和服务,如“农技110服务”等。这些网上的展示、展销活动,还是局部的、分散的、低水平的,影响和带动作用还不强,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引入民营企业参与协办这次网上农博会,就是要吸收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和多样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在全省的层次上,对农业信息网络体系进行大的整合,通过资源共享,规模化包装,集中化造势,创造一个更加强大的、纯市场化的网上营销平台。
值得期待的“浙江网上农博会模式”
“浙江网上农博会”的成功举办让浙江农业看到了一种新的希望。这种希望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网络缩短了浙江农业和世界市场的距离,让信息沟通更加便捷,让浙江的农民和农业企业视线更加宽广。
张国镇告诉记者,通过网上农博会,浙江许多的农业企业的出口订单增多了,仅浙江阮仕珍珠首饰有限公司就与某日本客户签下的5000万元珍珠供货订单,舟山市半岛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也与美国某超市集团达成了5000万元美国红鱼片供货意向。在网上农博会现场,数百家的外国商家都饶有兴趣地参观和洽谈业务。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浙江省副省长章猛进在参观了网上农博会之后纷纷表示了赞赏和鼓励。
为此,浙江省农业厅也希望能够将“网上农博会”作为一种模式来推广。
“只要信息渠道通畅,网上网下营销齐头并进,浙江农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这是一位长期从事研究“三农”问题的浙江老专家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