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财经观点与评论 > 正文
 
《21世纪经济报道》:积极财政看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1月22日 09:12 21世纪经济报道

  时论

  长期建设国债只有通过力度和方向上的努力迂回退出。也就是说,在国债发行规模逐年减少的同时,转变国债的投向。将国债资金投向从重点建设项目向公共服务领域方面转移已经势在必行。

  积极财政政策在2004年仍将会继续实施,权威部门的消息是,拟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100亿元,其中950亿元纳入中央预算,150亿元转借地方。今年发行的建设国债加上去年结转的300多亿元国债资金,实际使用国债投资与去年相当,按照这样的安排,今年财政赤字规模可以继续保持在去年的3198亿元的水平,由于经济总量增加,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将会下降。

  与5年前经济低迷、出口不畅的状况相比,我国的经济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变,甚至出现了投资过热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统计显示,扣除物价因素,目前中国投资的实际增幅已经超过1992年经济过热时的水平,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一时成为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双重难题。

  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似乎已经水到渠成。但是,放弃积极财政政策却并没有那么轻松。

  1998年以来,我国已经累计发行近8000亿国债资金,每年拉动GDP大约两个百分点,财政政策也由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转变为我国经济发展本身的一个常量,一批利益相关项目、地区和利益群体形成了对国债项目的依赖。停止建设国债的发行无论对经济的整体发展还是对遗留的项目而言,都要付出代价。

  本次发行长期国债,也主要考虑了这两方面的需求。有关部门这样阐述其中的理由:首先是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其次是,在建国债项目结转还有1万亿元的工作量,需要后续国债资金投入。

  进退维谷,长期建设国债只有通过力度和方向上的努力迂回退出。也就是说,在国债发行规模逐年减少的同时,转变国债的投向。将国债资金投向从重点建设项目向公共服务领域方面转移已经势在必行。

  由此,2004年的国债投向计划是,加大对农村沼气、农村水电等“六小”工程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基础教育、基层政权和公检法司基层设施等建设的投入;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增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入;加大淮河治理等重大项目建设投资。

  这些投资显然已经不同于过去拉动经济的作用,而是更多的侧重经济协调发展,更多的提供公共产品,将过去的对建设项目的主导权让位于市场,这种策略上的转移不但不会影响社会整体投资的数量,相反,2004年预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60000亿元,其中建设与改造投资33300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1300亿元,同比增长都会在10%以上。

  与此同时,在积极财政政策逐渐淡出的情况下,正常的政府投资机制成为必要。逐步适当增加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不失为一种办法,按照发改委的计划,今年开始起步先增加50亿元,之后几年内,在保持预算赤字现有规模的情况下,中央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逐步增加到1000亿元,相应逐步减少直到停发建设国债。

  无论是国债项目还是正常的政府投资,监管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截止到去年10月底,国家发改委共派出86个稽察组,稽察或复查各类项目155个。从稽察的规模也可以发现,项目上的问题还很多。而再强大的监管,也不可能监督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缺少自然的市场力量,投资损失也就增加了机会。

  不能彻底交到市场手中的项目一般的理由是其重要和重大,正因为这种特殊的位置,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又会与巨额的经济损失相联系,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项目甚至会对社会稳定带来威胁。问题的解决之道只有求助于市场与政府有机的结合,结合的途经在于改革原有的投资体制。

  对于投资体制改革,彻底放弃审批权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在核准制和登记备案制取代审批制的同时,目前能做到的不过是划分中央和地方在不同项目上的审核权限和同一项目不通环节上的责任,鼓励民间资本对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的参与,在适当的条件下采用“代建制”,使得一些独立的企业有机会参与项目的建设。有这样的开始,我们就有理由期望,市场的力量终将带来对政府资金的“挤出”效应。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