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家与经销商在不断划分着自己为市场做出贡献的比例大小,造车的人说车销得好,产品本身有70%的功劳;而主管销售的人则大为不快:难道我们一年365天风里来雨里去就只做了30%的成绩。于是一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战争便在厂商内部开战了。近日,在由中国华星汽车贸易(集团)公司主办的“汽车文化营销展示会”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副主任徐长明提出的“2004:四大趋势与汽车营销密切相关”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当然,也成为造车与卖车者撰写2004年度预测分析报告的重要依据。
市场结构将发生三大转变
转变一:用户结构正在迅速地向私人转移,未来私人需求是汽车需求增长的主体。
转变二:产品结构依然会以轿车为主。
转变三:从中长期角度看,进口车占总需求的份额不会太高。原因是,十年之内受国内消费水平的限制,进口轿车还是高收入群选购的对象。另外,25%的关税虽然不能使国产车保持目前的价格优势,但仍能构成进口车的进入屏障。第三,依照国际惯例,我国政府会在WTO框架之下运用相关政策来保护国内轿车产业,如加大风险检测、延长审批时间等;最后,随着国内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产品、价格等一系列参数都在与国际接轨,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竞争格局日趋动荡
近几年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及未来更大的发展潜力,对外商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外商投资热情高涨,已经站稳脚跟的要保住其领导地位,如大众的规划短期内几度调高;已经进入但尚处于追赶地位的纷纷加大投资、扩大产能,如本田2002年年产5.6万辆,2003年能力已经到12万辆,2004年初24万辆。另外未进入的企业全已进入:如宝马、奔驰等。
另一方面,大企业集团与小厂商双重积极性并存。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几个第二级集团:如长安2002年产量30万辆,并提出3年再造一个长安,2006年达到60万辆;华晨金杯归入辽宁省管辖后,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步伐明显加大;北汽旗下北京吉普、北汽现代、北汽福田三大版块齐头并进;而南汽划入地方后将会有新动作。
三是产业内与产业外双重积极性并存,民营资本正在积极进入汽车领域:吉利上市融资,继续在中低档轿车领域打拼;比亚迪收购了秦川公司主要股票后,开始在中级车市场发言;德龙通过收购湘火炬,控股陕汽、川汽,重型车领域还有可能出现新的资本重组;一些家电企业也正蓄势待发。
最后是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积极性并存,很多地方政府多将汽车作为头号重点工程,广州、沈阳、重庆、福建、安徽、北京等都在积极筹建汽车城。其结果导致整个汽车产业格局不稳。对经销商而言既是机会又是挑战:已经代理的品牌需要时刻研究这些品牌未来生存和发展能力,同时争取一些新的品牌代理机会。
产业价值链从制造业向外延伸
两大因素导致这种变化:产业主体的资本构成变化,包括外资全力进入、国内民营资本的进入;另外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制造环节以外的放开期限也将逐步来临。
2004年某些领域一定会加快发展,如二手车、租赁(含租售)、消费信贷,而这些都会影响到经销商的运作。
至于政策对生产和流通产生的影响。未来几年是我国汽车相关政策出台较多的时期,包括促进总体汽车工业发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国产汽车发展等方面的多项政策。其中有些是直接对应汽车流通(如二手车交易管理办法、汽车租赁等),有些与流通领域直接相关(如品牌专卖管理办法)、有些与流通间接相关(如整车特征管理办法)。尤其是,预计在今年上半年将公布实行的新汽车产业政策,对生产和流通都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作者:本报记者 魏惠娟北京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