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雨珊 上海报道
到2002年年底,苍溪农信联社共对数百个违规放贷责任人实行了处罚,罚没贷款损失赔偿和扣收风险风险贷款保证金37万元。
2003年12月15日,中国银监会宣布,截至当年11月底,全国农村信用社(包括农村商
业银行)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结束了自1994年以来持续亏损的局面。短短一句话,折射出农信社十年来的生存之难、盈利之难。
然而,在西部地区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却有一家农村信用联社,自1996年与农业银行脱钩以来,连续7年盈利。当地银监局一位人士说:“在很多地方,有的(农信)社活不下去,有的活下去了,但活不好,苍溪农村信用联社可以说一直活得非常好。”
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使苍溪成为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滑铁卢。由于长期亏损,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分别于1999年、2001年和2003年撤出苍溪,只留农业银行在苦苦支撑。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根据苍溪农信联社统计,7年来,该联社平均每年的存、贷款分别增加8000万元和7000万元,年均税前利润330万元。截至2003年10月,该联社存、贷款余额分别为7.9亿元和6.8亿元。去年,该联社实现利润664万元。这个数字在广元市7个县农信社2003年的盈利总额里,占据了53%的比例。“2004年,我们(的利润)估计能达到800万元。”该联社监事长罗统奎说。
这些让人颇感意外的数据是如何得来的?农信社的盈利报表有几分真实?不禁使人产生一探究竟的冲动。
严管重罚
1996年10月,现任苍溪农信联社理事长田大兴的职务发生了变化,苍溪农信社从农业银行苍溪县分行脱离出来后,田从县农行的信用社主任变成了县农信联社营业部主任。
变化的不仅是个人职务,这一年,苍溪农信联社确立了新的两级半管理体制。与一般农信社由联社管理信用社、信用社再管理分社不同,苍溪农信联社一开始就把全县61个信用社和25个分社设计成独立的核算单位,联社负责这86个法人社的业务经营,中间再设立11个稽核办事处,每个办事处负责对其辖内的八九个法人社进行信贷、财务、账务的监督管理。
“各个社很分散,最远的一个离联社118公里,来回一趟就得花上一整天,而(专职稽核员)驻片管理就缩小了管理的半径。”罗统奎说,“划小核算单位就把每个机构、每个职工的饭碗跟他自身的经营情况联系起来了。”
记者见到一份长达20页的《苍溪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稽核监管及业务经营违规处罚暂行通知》,对各类业务违规行为制定了惩罚措施。例如,对暂时虽未形成损失,但属违规发放,且存在潜在风险的贷款,从放款之日起,按违规放款额的0.5%~1%从责任人的个人所得中逐月扣收风险保证金专户存储,直到贷款本息全部收回为止;如果贷款造成损失,则将保证金转收贷款本息;如果一次性赔偿贷款损失和按月扣收保证金比例额度超出责任人个人所得(保留500~600元基本生活费),信用社永远保留其追索权直至收清为止。另外,对监管督导不力形成资产损失的,要追究稽核人员的连带经济责任。
甘肃省一农信社人士曾随单位到苍溪考察,对这些规定颇感惊讶,“从来没听说过有这样赔的,非常严厉”。
1998年,苍溪农信联社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赔偿案。旗下某信用社的三名职工在为一家榨油厂办理60多万元贷款时,由于监控不力,致使这笔贷款损失惨重。三名信贷员因此被处以共7万元的罚款,其中最多的一个人赔偿了3万元。
田大兴告诉记者,到2002年年底,苍溪农信联社共对数百个违规放贷责任人实行了处罚,罚没贷款损失赔偿和扣收风险风险贷款保证金37万元。
如此严厉的惩罚制度怎样能推行下去呢?一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苍溪农信联社的职工年均收入接近3万元,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里,年薪3万是一个相对诱人的数字,因此,在高薪的“紧箍咒”下,违规违纪的人通常都选择乖乖受罚。
小额农贷先锋
从1997年起,苍溪农信联社就开始在全县推广小额农贷,比人民银行向全国农信社推行小额农贷提早了整整4年。这个选择在当时看来不乏大胆,但也顺理成章。
上世纪90年代,尚未从农行脱钩的苍溪农信联社向乡镇企业发放了一些贷款,但这些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存活率很低,苍溪某区农信社9个分社向其辖内乡镇企业投放的1000万元损失了近三成。这时,苍溪农信联社将思路自然地转向农户,“向农户分散贷款,不可能像企业贷款那样一笔就死了,即使损失也是小范围的。”田大兴说。
1997年,苍溪农信联社将定位小额农贷的思路推广到全县,给各个信用社投放贷款规定了三个70%,即发放“三农”贷款比重不低于70%,“三农”借款户不低于70%,“三农”贷款余额不低于70%。凡不达标者,相应扣减承包社职工个人所得。
后来的种种事实证明,苍溪农信联社在小额农贷上先行一步是对的。今年1月12日下午,银监会合作监管部一人士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小额农贷在全国推广以来,情况比较好,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是实现农信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确立了小额农贷的定位后,苍溪农信联社在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开始实行工效挂钩。各社的经营指标由各机构自测自算,以历年积累为计算基数确定年度净利润,然后逆算总收入、贷款利息收入、贷款量、存款量等经营指标。信用社按当年经营目标,将各项指标分解到人,落实到季、月,全额计价承包,逐日记载工作业绩,逐月考核分配员工个人所得。“干得好的与干得差的职工相比,月薪可相差10倍。”该联社一负责人说。
田大兴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前年年底发放工资的场景。那一年,有三个社亏损了,到年底发放工资的那天,联社的一位副主任坐在其中一个亏损社的办公室门口,按照这个社的亏损程度,将员工的工资从奖金、津贴、岗位工资一直倒扣下去,直到只剩下最低生活保障230元。那个月,三个社共有36个人只领到了230元。
不仅如此,联社每年按照存贷款人均业务量、不良贷款、利润等指标将86个机构分为五个等级。最差的五级社员工的月收入要比一级社员工低三四百元。
数据的真实性
截至2003年10月,苍溪县农信联社报表显示,7年来全联社累计实现税前利润1923万元,所有者权益10067万元,资本充足率为9.6%。这些未经审计的数据是否被人为地注过水?
当地银监局人士称,他们在多次检查中发现,这家信用联社以息转贷、借新还旧的情况非常少,报表应该真实。
2004年1月11日,银监会公告,全国农信社不良贷款余额为504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9.72%。而苍溪农信联社的不良率是27.7%,其中,真正难以生息的贷款为5500万元,占8%,其余则多为逾期。
这组数字里隐藏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知情人士透露,在占比非常大的逾期贷款里,有一部分是由于农民春耕秋收的特点和养殖业周期而影响了还款,一部分是由于部分人外出打工暂时拖欠还款,但还有一部分,则是信用社刻意打出的“擦边球”。
他举例说,一家农户对一笔贷款的实际需求期限是1年,那么信用社可能只给他办半年,超出期限后,这笔款的利率就从起初的6.3%升至逾期贷款利率的9%。苍溪农信联社一负责人坦言,当时为了规避利率管制,信用联社确实采取过类似的办法,不过,联社刚刚召开的会议上已经做出决定,由于从今年1月1日起利率上浮空间已经打开,信用联社将不再旧戏重演。
如今,一个新的风险已经开始浮现。目前,苍溪县80万人口中,每年外出打工人员已达到16万~20万人,随着户籍制度的逐步放开,有的人在外安家落户,有的长年不回乡,农信社的贷款风险大大增加。
田大兴说,苍溪县的外出打工人员往往集中在某一两个区域,信用联社已经组织过信贷人员到这些地方去集中催收贷款,效果比较好。为防范这类风险,从今年开始,信用联社将要求与贷款人签订合同,再遇到此类情况,贷款人将承担收贷人员的一切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