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东生 庞云黠
深圳报道
《21世纪》:当初做大学排行榜的缘起是什么?
武书连:两个原因使我开始研究大学排名。
第一个源于14年前。当时我正在撰写“中国大学校长群体研究”论文,感到很难评价一个大学校长的成功与否:既没有现成的标准,也没有公认的指标。在写作时我就想,如果能开发出一个能客观反映大学状况的大学排行榜,用来测量大学校长就任时和离任时学校的名次,那么就可以正确评价大学校长的成功与否。当然,大学校长并不是一上任就能推行自己的理念,通常都有一段时间的滞后期。
第二个源于我国大学的信息不透明,社会各界很难了解一所大学的真实情况。大家可能很难想象,我国各大学例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各学科门类的在校生数量属于保密的范围。大学排行榜的制作者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试图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收集,尽可能向社会提供一些有关中国大学的信息,使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能够多一份参考。
《21世纪》:排行榜是如何把不同类型的大学、大学的不同学科放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中进行比较的?全国所有大学都参加了这个排行么?
武书连:解决不同类型大学相互比较的关键是实现不同类型大学科研成果的直接可比。我想以1992-1999年中国所有的综合类、工科类、农林类、医药类大学自然科学研究与发展全时人员连续8年的自然科学科研成果,对“不同类型大学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科学假设做一个简单的检验,以此说明不同类型大学之间是可以相互比较的。
表一是1992-1999年我国综合、工科、农林、医药类大学自然科学研究与发展全时人员(不含支持人员)人均科研成果得分一览表。表一的投入总人次和各项科研成果得分是1992-1999连续8年之和,各项指标的数量源于教育部科技司按年度出版的1993-2000《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指标权重源于1997年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组织收集的1927名专家连续三轮共4448份书面意见的中位数,其中国内论文均按1分计算。1927名专家的资格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导师。
从表中可见,4类大学的人均得分十分接近,实际差别不超过±5%。不少学者后来认为国家级奖权重偏低(只相当于两部专著),我也同意,当我们尝试提高国家级奖和省部级奖得分即提高优质科研成果的得分而获得新的人均得分时,在总得分不变的前提下,4类大学人均得分的实际差别缩小到不超过±1%(见表一的参考人均得分)。
下表直观地证明了在自然科学领域,理学、工学、农学、医学4大学科的科研人员确实具有基本相同的创新能力。在自然科学领域,不同类型大学之间、不同学科之间能够直接比较。
同样的方法可以证明在社会科学领域,不同类型大学的科研人员也具有基本相同的创新能力,不再赘述。
今天发表大学排行榜原则上收录全国所有600多所普通本科大学,不包括党校、军校、专科学校。
《21世纪》:现在的评分标准是研究与教学两部分,你认为这个标准是否应该不断进行调整,比如增加对就业情况的评价?因为就业的好坏现在似乎是大家衡量一个大学好坏或者说专业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的一级指标有两个: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因为大学只做这两件事。增加学生就业情况用以衡量一所大学或者一个专业当然很好,但问题在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国家行政部门已经进行了统计的内容,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再进行统计。可是我们课题组经过分析又不认同现在有关部门统计的大学就业率。因为大学就业率将各大学的就业状况分为5档,清华大学是第三档,勉强及格。但我们课题组不认为清华大学的毕业生质量勉强及格,所以没有使用大学就业率。今后如果有机会,如果有我们认同的就业率统计,我们会加上就业率指标。
《21世纪》:在人才培养一栏中,研究生教育比本科生教育的权重似乎重了很多,而在科学研究中,自然科学的比重又比社会科学重了很多?
武书连:在整个排行榜中,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的得分比例是19.1:32.7,研究生教育的得分整体上低于本科生教育的得分。但是现在公布的是中国大学前50名。这50名大学绝大多数设有研究生院,很多是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这样看起来研究生教育比本科生教育的权重就似乎重了很多。
在科学研究中,自然科学的得分确实是比社会科学高很多,这是由中国大学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数高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人数所决定的。实际情况是中国大学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数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数的4倍。因此,在大学排名中,自然科学得分比社会科学得分高是很正常的。
《21世纪》:天津大学以工学第六名进入了15所一流大学,那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您这里工学更被看重?这15所一流大学究竟用怎样的标准来评判的呢?
武书连:在中国一流大学的评价中,工学取前6名并不是我更看重工学,而是在现实的中国大学中,工学的师资和学生数量以及成果都最多。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发布的2002-2004年博士生导师资料统计,在全国大学22857名博士生导师中,有9347名是工学博导,占博导总数的40.89%,位居各学科第一位。将工学与哲学相比较:仅有43所大学开设哲学本科专业,哲学博导数量是322名,占博导总数的1.41%。从以上的数据对比可见,工学与哲学入选一流大学都取相同数量是不合适的。中国一流大学各学科门类的入选数量是由该学科的博士生导师数量和开设该学科的大学数量决定的。
《21世纪》:排行榜太注重大学的综合性,难道政法、农、林等专业性比较强,单项比较突出而综合稍差的学校就应该被甩在排行榜的后面么?
武书连:其实大学排名与学校是否综合没有关系。单科性大学只要得分高一样排在前面,单科强要看强到什么程度。强到能进入研究性大学就是研究性大学,强到能进入中国一流大学就是中国一流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天津大学的工科很强,其他学科比较弱,基本上是单科类大学,但这并不影响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天津大学成为中国一流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也是研究性大学,并以农学第一名进入中国一流大学。
我很赞成大学向综合性发展,这样对学生最有利。在排名靠前的综合类大学学习,不仅能学好你的专业,还可以选修这所学校其他学科一流教师的课程,从而获得多方面的知识。
《21世纪》:你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国外的大学排行榜情况么?例如他们的排名的指标选取是怎样的,他们排行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影响力有多大?
武书连:大学排名始自美国。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率先推出全美大学排行榜,每两年一次,1987年后每年一次。《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通常选用6项指标,学术声誉、招生选择性、师资力量、财政资源、保持率、学生满意程度。每项指标都赋予相应的权重,整个评价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可以说,美国是最早发布大学排行榜的国家,但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的大学排行榜并不以美国的体系为标准。各国都针对本国国情,研究出符合本国实际的大学排行榜。这些大学排行榜没有哪一个是最全面最科学的,也没有一个被公认为世界权威,但他们都起到了引导学生择校、引导资金流向、促进大学竞争、吸引国人关注高等教育的作用,即起到了推动本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有些排行榜的指标体系在竞争中逐渐成为本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参照指标。·记者手记·
在中国,做大学排行榜从来就是一件冒险的事。道理很简单,中国的大学吸引了太多人的关注,不管精英还是大众。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全部问题。去年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案,建议禁止民间进行大学排名。因为“高校评比应该由教育部组织进行,不能允许随便什么人或民间组织就可以做的。这种缺乏科学性与权威性的排名会产生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
另外一个例子来自法庭。2002年年中,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93届毕业生、海南瑞来律师事务所的郭军辉,因不满“网大”将其母校排在重点大学综合排行榜的第25位,以侵害名誉权为由,一纸诉状把深圳“网大”公司告上法庭。
这两条曾经热门的新闻结果如何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事实是,大学排行榜足以触动每个人的神经。
是中国不需要大学排行榜吗?
事实上,不管是每年600多万的高考考生、还是近百万的考研大军,以及这些考生的相关家庭,他们都非常需要一份权威的大学排行榜,来指导他们报考学校和专业。
更为重要的还在于,一份权威的大学排行榜,将会为国家的大学教育发展提供一个科学的参照系,大学的好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人们不应该再执着于传统的强与弱,我们应该逐渐形成一个开放的体系。对教育主管部门而言,排行榜有利于他们制定大学教育的规划和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率;对大学而言,排行榜的这一机制,将会不断激励大学提升自己的实力;对于企业和所有关心大学教育发展的人而言,他们也可以通过排行榜来了解各大学的实力,以此来决定对大学的捐赠和录用大学的人才。
由此看来,政协委员的担心事实上是有道理的,大学排行榜承载了太多的责任。对于一份负责任的报纸而言,我们也希望发布的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排行榜,而不仅仅是一堆数据和一个结果。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本报记者连夜从广州赶赴深圳,对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武书连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采访。
就在武书连打开他的手提电脑,并将各种数据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决定发布他的大学排行榜。因为那里面所包含的数百万的论文、引文、专利、奖项,所有高校的专业划分、学生人数,甚至每一个博导的姓名和专业,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这是一份有“底气”的排行榜。
武书连以前学的是自动控制专业,或许因此而对数据充满了信心,他不是一个感性的人,所有的问题他都愿意用数据来回答,并反复强调他的结果是可以被重复、被证明的。但他偶尔也会显露出一些科学家的偏执,比如他执意用黄金分割率来划分学校的等级,比如他因为爱因斯坦相对论6年后才被大量引用,而用6年来对引文进行一个周期的打分。
最后武书连提到一个细节,去年那位委员提案禁止民间进行大学排名之后不久,其所在的大学却正式邀请他前去讲学,并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表一:1992-1999年我国综合工科农林医药类大学自然科学人均科研成果得分一览表
图表略,详见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