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建议
记者杨明炜董小荣1月15日北京报道“中国在走向汽车社会的进程中,面对着诸如能源、交通、环境、政府管理等多方面的挑战,我们应借鉴国际成熟经验,尽早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在1月15日召开的“中国汽车产业的增长潜力与外部发展环境问题研讨会”上,来自有关方面的近百位专家和业界人士就此进行了研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在会上做了题为“迎接汽车社会的到来”(全文另发)的专题演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志强在作总结发言时指出,我国已到了反思和考虑汽车产业发展和消费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关头。这是因为:1)汽车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拉动力量之一,其支柱产业的地位已基本确立。在这个阶段,重新考虑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及路径很有意义;2)汽车已从奢侈品成为大众消费品,一些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已经逼近“汽车社会”,对此,我们的认识、观念、管理准备明显滞后,而做好相应的准备具有战略意义;3)尽管汽车产业和汽车消费发展迅速,但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例如车路矛盾、油品供应、污染等,汽车产业发展的道路也出现了各种争论,有人甚至提出防止“巴西化”和“曼谷化”的危险;4)我国现代化建设已到了一个重要关口,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发展道路。这就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汽车产业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二是我国如何适应可能很快到来的“汽车社会”两大课题。
鲁志强指出,今天我们关注的焦点,应从汽车产业的发展,转向全面认识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外部性,充分估计外部性对宏观经济的深刻影响和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制约作用。今天我们已经感受到资源的约束作用,如汽车产业对城市道路和停车场用地构成的巨大压力,对石油进口的压力,已成为影响当前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大因素。中国正处于“和平崛起”中,不能不考虑对世界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可能的冲击。在一些大城市,汽车尾气污染、噪声污染、汽车对行人和其他交通工具的影响都到了必须正视的地步。所有这一切都直接影响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我们的现代化必须是绿色的、必须是可持续的。
因此,鲁志强强调,要保证汽车产业和汽车消费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汽车普及外部性的关注和研究,要认真研究世界先进国家的经验教训,认真关注汽车技术,特别是替代能源和节能技术的进展,我们才有可能走出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他说,全面认识汽车产业的外部性是此类相关课题研究的一个飞跃。
鲁志强还指出,外部性的改善和防止,政府负有重大责任。因此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政府管理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具有关键作用。具体地说,对汽车产业的调控要尽快实现几个转变,即从关注生产转向关注消费,从关注产业转向关注社会,从关注微观转向关注宏观,从人治转向法治,从管制转向服务。一句话,要从重视产业政策转向社会政策。以此为指导思想,才能更快地实现政府对汽车产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的转变,发挥汽车产业对宏观经济以及现代化的推动潜力,才能符合中央“五个统筹”的基本要求。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相关课题组的研究,一个国家一般在拥有汽车的家庭达到10%-20%时开始进入汽车社会。中国目前虽然只有北京、深圳、东莞、广州4个城市达到或接近这个水平,但据测,中国城镇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在2010年达到7.05%,到2015年,将达到15.29%。
大众汽车亚太区总裁雷思能博士在发言中说,中国在培养一个强大且富有竞争力的汽车产业的同时,探讨汽车产业如何与整个社会协调发展,可以避免付出太多不必要的代价。他同时建议:“一个开放宽松的、行政干预少的环境对于发展汽车产业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此次研讨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由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承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刘世锦、副部长冯飞分别作了题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格局:特点、趋势和政府政策”及“石油供应和石油安全”的专题演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