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记者 卫容之 发自上海
在交通银行内部,中层员工普遍的反应是“今年谈上市确实过于仓促”。据消息人士透露,交通银行目前正在加紧与渣打、汇丰等外资机构商谈入股,年内完成引资,而这一切正是为2005年的上市计划铺路
“至少今年,交通银行的战略规划中还没有‘上市’一项。”交通银行新闻发言人针对“交通银行年内在香港上市”一说,向本报记者表示,“两年前,交行确实有过对上市的探讨,但该计划最终并未提上议程,因此搁置了。”
有报道称,交通银行计划于年底前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募集约20亿港元的资金,以扩充资本及在内地的业务。
在交通银行内部,中层员工普遍的反应是“今年谈上市确实过于仓促”。据消息人士透露,交通银行目前正在加紧与渣打、汇丰等外资机构商谈入股,年内完成引资,而这一切正是为2005年的上市计划铺路。交通银行总行发展研究部副总经理连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此不置可否,并称另有几家外资机构也在谈判之中,年内最终会确定一家。
外资入股
2001年下半年,即交通银行新闻发言人现时所称的“两年前”。有关“交通银行已获监管部门批准,即将完成外资入股”的传闻引起了金融业内外的高度关注,作为财政部控股的大型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引进外资意味着国家在国有银行融资政策上的一个新动向。但由于种种原因,交行在引资路上的步伐最终停滞不前。而当初几乎“铁板钉钉”的交行“婆家”———花旗银行,转而向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抛出“绣球”,他们之间的“联姻”迅速填补了交行在引资计划中抽身的视觉空白。监管层原本希望交通银行通过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改变股权结构,并进一步上市,为四大国有银行提供参照蓝本的作用也不复存在。
此去经年,旧话重提。交通银行再次被外界的“上市”话题包裹时,深信这次引资计划不会再落空:2004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转折年,引资改造正逢其时;财政部注资中行建行的股改,为国内商业银行提供了政策范围的有力支持。和四大国有银行相比,交通银行财务数据显然更好看,而在规模上又傲视众股份制银行。多家外资银行目前均在密切关注交通银行的财务重组的统计结果。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近两年,拖延多时的境外资本嫁接工作并未中断过。交行目前仍在与多家外资银行和投资银行机构进行谈判,只是谈判名单上出现机构名称较前两年有所出入。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最有可能成为交通银行婆家的是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两家,但根据“排他性”原则,交通银行最终将决定其中的一家。
但两家外资银行均措辞谨慎,渣打银行新闻发言人对记者说,“在最后敲定前,渣打银行不便表态”。而汇丰银行新闻发言人也称该消息甚为敏感,因为汇丰银行在香港证券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现在可能会导致香港股市波动。
上市缓行
从记者近年来亲历的银行上市采访看,从民生、招商到华夏,交通银行每次必出现在“排队”名单中,其再造重生的欲念生生不息。但现实问题是,交通银行虽然被划分入“股份制银行”,却仍由财政部控股,其国有股仍占有相当大比重。诸多表现与国有银行极为相似:不良资产高企、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管理僵化。所以,尽管交通银行屡屡在证监会门口“排队挂号”,实则专心引资才被看作当务之急。
当然,不良资产过高也是交行当初决定上市缓行的一个内部原因,根据交行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1年底,按“一逾二呆”口径不良资产率近17%,如果按照五级分类口径则将近25%。两年来,交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步伐明显加快,截至2003年9月末,按五级分类口径,交通银行不良资产余额为707.84亿元,占比14.04%,比上年末减少94.5亿元,下降5.62个百分点。
截至发稿,交通银行2003年统计报告尚在印制,个别数据可能还要作微调。连平透露,不良资产应该在13%左右,比2002年底下降3个多百分点,资本充足率8%左右。
经过两年多的内部改造后的交通银行,普遍被认为有了一股向资本市场再次冲击的实力。据悉,普华永道已为交通银行建立了信贷风险控制系统,并继续为交通银行设计管理会计和业绩报告系统。交通银行内部人士也称,交行在资产市场上市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今年专心引资,不排除明年上市的可能。”连平对记者说。
有关金融专家指出,国有银行所暴露出来的许多弊病在交通银行身上也有所体现,严重妨碍了其进一步发展,诸如机制不够灵活、坏账高企等,国家管理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变化。而且资本金不高等问题,单靠国家注资远远不够,除了鼓励银行上市扩大资本外,通过引进外资来改善银行的股本结构,快速充实银行的资本金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旦交行有外资参股后,可以直接引进国际先进管理制度和经营方式,促进银行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1月16日 第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