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资学院郭士英
目前,证券发行以及审核制度已发生了重大的变革。随着保荐人制度的即将全面实施以及新的发行审核制度
的出台,实施四年的核准制被保荐人制度取而代之,为此,证券市场也必将出现深刻的变化。
《保荐办法》未必有显效
“公开、公平、公正”是证券市场兴旺发展的根本前提,因此,公信建设是监管的永恒主题,保荐人制度推
出的本意实际上意在通过强化保荐人责任,从而改善上市公司质量并规范其运行,最终提升行业的信用和市场的信心。但是,
业内人士都十分清楚,诚信危机的源头是发行人和大股东的利益驱动,因此治理政策和监管制度的着重点也不应该屡屡针对中
介机构。
上市公司造假和欺诈等损害市场和行业公信的根源不是券商和中介机构不履行职责,更根本的原因在于现有
体制和制度给以发行人和大股东为主的造假者提供了合法的外衣。从这个角度讲,《保荐办法》因为并没有具体的惩处直接造
假者的严厉措施,为此,其不一定有明显效果,因此,对于重建市场公信的作用也就必然大打折扣。
独董未必独立执事
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制度”开始推行,截至目前,几乎全部上市公司董事会都具备了1/3以上的独立董事,但其作用的发挥与制度设计者的初衷
是否一致目前也还在争议之中。但犹如老的发审委委员们最终没有把住证券市场入口大关并最终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一样,对独
立董事持批评意见的人已经明确指出:目前的独立董事很难发挥独立作用,在关键的问题上,独立董事仍然无法制止类似不正
当关联交易一类的侵害上市公司行为的“合法通过”,更有甚者,独立董事也被腐蚀成了“内部董事”。
投资银行竞争日炽
目前国内数十家投资银行拚抢项目的重点已经逐步向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新兴民营企业和次(二)级国
企集中,竞争异常激烈。
投资银行面对保荐人制度以及新的发行审核制度的最直接的反映必然是:下大力气抓好项目以提高项目运作
的成功率,以发展潜力大而稳定的高质量企业为保荐对象寻求持续督导期间不被连累借以自保。由此可预见,投资银行之间的
竞争将更加惨烈,有可能使得更多的保荐机会被大券商垄断,也很有可能造成承销佣金(保荐费用)的恶性竞争。这种竞争有
望加快我国券商重组的进度。
市场格局终将重整
由于品牌和业务资源等等原因,近年我国证券发行业务一直相对集中于通道数量比较多的十家左右的证券公
司,尽管目前具备主承销资格的证券公司已经达到50多家,但是这一结果却没有什么改变,每年都有一些具备主承销资格的
证券公司因为缺乏优质项目而颗粒无收。
在核准制和通道制时期,投资银行的通道数量及其利用效率决定大券商各个年度投行业务的总收入水平。而
保荐人制度实施以后,保荐代表人就成了稀缺资源,其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家保荐机构每年可以保荐几家企业上市。
保荐人制度实施前,一部分中小券商曾经希望新发行制度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市场份额,但从出台后
的有关办法和操作情况看,很快改变现有格局是很不现实的。
投行未来两大业务方向
可上市资源逐渐减少的大环境以及保荐人制度对上市公司质量的高标准要求同时加剧了本已十分激烈的投资
银行竞争程度,其结果将导致保荐与发行业务收入在证券公司收入结构中的占比逐步降低。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了1400多家,形成了庞大的股市存量资产规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变革
、国有股权转让和减持的即将展开都将大大激发股市存量资产的购并和重组业务,这使得我国并购业务的开发潜力和盈利空间
大为增加,成为各家投资银行的必争之地。投资银行的主动参与也会反过来推动上市公司资源的重组活动,今后一两年只要出
现几个成功的购并范例,那么,我国证券市场的重组并购时代就为时不远了。届时,并购业务有可能逐步超越承销和保荐业务
,成为投资银行的新的利润支撑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