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不是四大行的“解放军”
四大行改制上市的速度和成效能敌得过花旗们的“急进”吗?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杜亮
外资银行:年终“急进”
在200多位嘉宾的注目下,美国花旗银行主席威廉·罗兹与天津市市长戴相龙分别挥动“点睛”之笔让一只巨龙徐徐摆动起来。这是12月12日出现在花旗银行天津分行开业庆典上的一幕。为了这一刻,花旗银行等了87年—1916年,花旗银行就在天津设立了分行;更早些时候,1902年,花旗银行于中国上海,开设了在华的第一家分支机构。
花旗历任管理层所遵从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在世界上每一个可以盈利的地方提供合法的金融服务”。天津分行的“恢复”,使这家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在中国的分行数目增至5家。
12月1日,刚刚成立8个月的中国银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中国银行业扩大开放的新举措。其中两条对花旗这样的外资银行进一步拓展业务堪称“利好”:首次允许外资银行在已经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向中国企业提供人民币服务;将外国银行分行营运资金最高一档从6亿元降低到5亿元,第五档从5亿元下调至4亿元,这显然有助于缓解外资银行人民币资产匮乏的窘况。
12月,另一家在中国内地,知名度堪比花旗的外资银行更是出尽风头。
12月17日,英资汇丰银行宣布,其控股的恒生银行已与内地股份制商业银行—兴业银行达成协议,前者斥资17.26亿元购买后者15.98%的股权。有报道称,这是迄今为止,外资金融机构入股内地商业银行比例最高、涉及金额最大的一宗交易。而这笔交易之所以能够达成也和12月1日银监会实施的“新政”有关。这项新规定将单个外资机构入股内地商业银行的比例上限由原来的15%提高到20%。
通过并购的手法在拓展内地市场,对于汇丰银行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01年12月,汇丰银行借上海银行增资扩股之机,购买了这家中国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8%的股份,成为首家参股内地商业银行的外资银行。此外,坊间还一直流传着汇丰与广州市商业银行、深圳市商业银行、甚至北京市商业银行洽谈参股事宜的传闻。
尽管花旗与汇丰这两大金融巨头在中国内地“淘金”的方式略有不同—后者似乎对并购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大打“乡土牌”。除去花旗渲染“重返天津”,汇丰更是处处表白自己是“回到故乡”—138年前,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香港和上海两地同时设立。
中资银行:上市之搏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在11月举行的一次论坛上承认,入世后,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下,“外资银行的优势地位将会不断加强,不可避免地对中资银行产生冲击”。主要体现在:
优质客户流失的冲击。鉴于外资银行能够提供优良、高效的金融服务,一些效益好,信用佳的优质客户将会转移至外资银行,导致中资银行的赢利能力下降。
优势业务的冲击。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一般首先抢占风险小、利润高的国际结算、信用卡、信用卡、信用证等中间业务—目前外资银行办理的出口结算业务已经占全部市场份额的40%以上。中资银行的业务将被迫大量退守在存贷款等风险高、利润低的传统业务上。
金融创新的冲击。外资银行凭借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积累的丰富和操作经验,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发展衍生金融产品,并借此获得丰厚利润。中资银行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所谓的金融创新业务也大多停留在模仿阶段,很难在这个领域赢得竞争主动权。
人才流失的冲击。外资银行灵活的激励机制和丰厚的薪金收入,对中资银行的优秀人才有很强的吸引力。在一些发达城市的中资银行,人才流失的现象已经出现。
几乎与中国银行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同时,从高层传出了四大行准备改制上市的消息。有报道称,国务院已为此专门成立了两个相关机构: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和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专题领导小组。业内人士认为,增资扩股乃至海外上市,也许是中资银行在入世后剩下的3年过渡期内的最后一搏了。
谁为四大行买单?
对于中国银行业姗姗来迟的这次“大手术”,监管部门显然寄予厚望。但是谁愿意且有能力接这个“绣球”呢?
在11月底全国工商联举行的首次“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上,对于中国垄断行业常怀觊觎之心的张宏伟又发出声音:“四大行的产权改造为什么不能让民营企业先期介入?”
从道理上讲,张的想法没错,但是以中国民营企业目前的实力,“吃下”任何一家大银行都非易事,况且这次“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希望引进国外先进的银行制度和管理经验——在这方面,长期被限制在银行业之外的民营资本会有多大帮助呢?
剩下的就是国外的金融资本了。花旗、汇丰也许会出现在改制后四大行的股东名单中,但是外资银行不是“解放军”,其参股中资银行图的不仅是“投资回报”—这只是最低层次的要求。其真正的目的绕过目前尚存的对外资银行的限制,为自身的发展赢得时间和空间。
“我们投资的目的是最终打我的品牌,我不会为打别人的品牌而下本钱。”一家外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表示。而随着WTO过渡期结束之日的逼近,小比例参股内地商业银行对外资银行的吸引力已经越来越弱。2003年初披露的花旗参股浦东发展银行5%案,双方在协议中就明确,2008年之前,花旗将把持股比例提高到24.9%。此外,花旗一个重要的砝码就是与浦发行联合成立信用卡公司—信用卡正是诸如花旗这样外资银行谋求拓展的主要业务之一。就在不久前,一张贴有花旗LOGO的人民币信用卡已经获准发行。而汇丰斥资6亿美元参股平安保险是看中了平安1000多万的保险客户—这正是外资银行梦寐以求的高端客户群。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外资银行未来主要竞争对手四大行会拿出怎样的“蛋糕”来吸引对手呢?有分析人士认为,外资银行有可能看中目前四大行在营业网点上的绝对优势,把优先购买四大行准备“砍掉”的营业网点作为入股条件。当然也不排除在银行卡以及国际业务上的一些战略合作。
对于未来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态势,信中利投资公司董事长汪潮涌有一个悲观的判断,那就是外资银行与国内民营资本在“金融增值服务”上联手,导致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空心化”,最终“自生自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