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我们村里的大学生” ———辽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1月14日 08:26 经济日报
  新闻背景

  辽宁既是工业大省,同时又是农业大省。然而,作为老工业基地,农村经济发展则受到人才短缺的制约。引进一批有别于“大学生志愿者”的留得住、用得上、成本低、效果好,带领农民创业致富的农村干部,对辽宁显得尤为必要。

  2001年初,辽宁省全面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

  计划的人才工程。其目标是使全省15631个村级组织中都拥有1名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十五”期间即将选派15000名大学毕业生到村级组织工作,此后通过交替轮换、滚动发展,始终保持一村至少一名大学生在村级组织工作。其目的就是通过选派的大学生把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方式、先进的思想观念带到农村,一批适应市场经济的“领导人”、应用科学技术的“明白人”、发家致富的“带头人”;逐步改善农村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农村人才素质。目前,全省已有7381名大学生到村级组织工作。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记者在辽宁省委党校校园里,乍见这些脸膛黝黑、饱经风霜却气质优雅、神态若定的年轻人,不禁好奇地揣摩他们的身份。省人事厅的同志最终告诉记者,这就是辽宁“一村一个大学生”计划的实践者———农村的新型“村官”。

  眼下,全省已有7381名迈出校门的大学生走向农村,成为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主任助理等“村官”;成为适应发展的“领导人”、应用科技的“明白人”、发家致富的“带头人”。

  大学生为啥去当“村官”了?

  带着志向

  用青春实践理想

  这是一个市场经济发达的年代,一批有志青年用激情和学识通过考试、考核,打着背包奔赴各个乡镇村屯。一晃差不多三年过去了,今天,当他们回过头来总结和回味的时候,不禁万千感慨,甘苦交汇。

  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分明记得出发的那天。领导的嘱托、家人的牵挂和出征的悲壮。

  这些人似乎与当年的“知青”一样,从城里来到乡下。但不同的是,当年百万大军浩浩荡荡,大势所趋;而今他们形单影只,需要自身的勇气和坚强。

  这些人似乎与当年的“知青”一样,从家里的沙发挪到农家的炕头。但不同的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是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使命单一;而今他们要带领农民致富,要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重而道远。

  他们遇到了工作上的困难。刚到农村,如同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他们心急火燎;不少村干部担心被抢了自己的饭碗,心存戒意;许多村民嫌他们“黄嘴丫未退”顶不起脊梁,满腹狐疑。下派到建平县马西沟村任党支部书记的赵春风,召开第一次党员会时,12个党员只来了5人。他便找来一辆三轮车,到各家去接。接到一个老党员家时,那人劈头便问:“你是哪的?我们马西沟没人了?我不承认你这个支书。”下派到盘锦市五星村的陈宏亮,上任第三天,村里七个“上访头儿”便坐在他办公室发难。“我们村那么多能人都玩不转,你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能有多大能耐?”

  三年过去了。今天,人们对他们的态度彻底转变了。

  许多大学生的家里时常有老乡送来的热乎饭菜。

  春节的时候,许多大学生的门前等着请他们去吃年饭的乡亲。

  赵春风的村支部改选换届,村民们怕他调走,纷纷给乡党委打电话说千万不能让赵支书回去。赵宏亮表示:三年前,我愿意把知识和青春献给广阔的天地,而现如今,我愿意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农村!

  他们也遇到了生活上的困难。农村没有城市的繁华和喧嚣,只有枯燥和寂静。

  到大洼县田家村的葛飞说:当时,我到这里最怕天黑下来,家家炊烟袅袅,我的心却空落落的。吃的用的,根本没法与城市里相比。常常是方便面、麻花对付。忙的时候就在办公室的长椅上偎上一宿。

  大学生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当“村官”对外好说不好听,总不能在垅沟里“压马路”,自身条件打了折扣。后来,葛飞在走村串巷、访贫问苦中,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他做到腿勤、嘴勤、脑勤。

  腿勤,每天都能抽出时间走访几户,坐在炕头上唠家常。嘴勤,见了群众主动打招呼,拉近同群众之间的感情。脑勤,常想一想自己的职责,应该为群众做些什么?常想一想群众的疾苦,应该帮助群众做些什么?常反思自己的言行,还有哪些没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志向和责任,让这些年轻人学会了坚强。

  带着使命

  用情感堆积收获

  人们不无欣喜地看到,这些生龙活虎、有胆有识的年轻人,不仅有战天斗地的豪情,而且有改天换地的能力和作为。

  据一些乡镇反映,由于这些“村官”

  的带动和鼓动作用,村民们的收入增长300余元以上的村落据统计不在少数。

  不少大学生亲自领着农民走出乡村,到先进地区参观,开阔了眼界。常言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着干部”。

  许多过去单一靠种大田的农民,在大学生的指导下,开始科学种田,开始养牛养兔,开始打井修路,开始集资办厂,开始植树造林,开始贷款搞创收……

  任辽中县蒲河村主任助理的肇和锁,利用所学到的电脑知识,学会在互联网上查找乌苏里貂皮毛的销售信息。

  当时动员群众养貂,大家都很担心“家有万贯,带毛不算”,害怕投入有风险。小肇动员自己父母带头养殖。实验结果证明可行,全村才发动起来。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增加了2390元。

  旅顺口区的于广业,经过几年研究,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蔬菜种植技术。他培育出的西红柿新品种可连结九层果,平均亩产可达1.4万公斤。全村成了农业蔬菜精品基地。农民说,“咱不接受新事物而接受你”。所以,在这些大学生“领头雁”作用下,农村产业结构有了相当大的改变。

  如果说物质文明提高是显性政绩,那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则是隐性成果。

  任康平县育林村副主任的王清玉记得,当年扶贫衣物送到村里时,村民各取所需。唯有一条红色花裙子没人要。封闭的山村,农民嫌裙子太花俏、露大腿。

  大学生到农村不仅带来新知识,也带来了新观念。王清玉动员大家集资修路通车,又多方联系,为村里和农户安装电话。

  任辽阳贾双村治保主任的杨硕,想办法把村里的青年人都给组织起来,重新建立起了团支部,新建娱乐室、阅览室。

  任凤城大梨树村党支部副书记兼妇联主席的王丽辉,则一直致力于提高村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不仅开展了创文明户活动;编了村歌人人传唱;举办文体活动;组织村民学科学、学技术、学法律,还组织村里的妇女们学习做健身操、扭大秧歌,排文艺节目。

  不少村子开始每年举办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项目的比赛和秧歌比赛,全村上下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大学生的到来,给沉寂的乡村注入了勃勃生机。

  带着心智 用胆识丰富阅历

  村屯虽小,五脏俱全。大学生们用知识和观念改变农村,农村也陶冶和锻炼了大学生们的能力和本事。村干部说,村里的事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他们能当好“村官”,将来啥都能干!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学会了做事、做人。

  做事,学会讲求技巧方法。任黑山县土台子村党支部副书记的邱峰,刚一到村里,就分工收缴提留款工作。许多村民态度不积极。这个村家家户户有果树,邱峰是学果树专业的,他随身带着剪子,走到谁家不提收款的事,而是先指导他们剪枝打叉,跟他们唠果树管理、果树品种技术。日后,收缴提留款的工作一直进展十分顺利。一些大学生“村官”,不仅任劳任怨,还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了“悟”性和“灵”性。人一下变得聪明、精明起来。许多人能说、能讲、能干。有人面对计划生育、民兵武装、民事调解、民政福利、环境卫生等杂乱无章的事情,做到统筹兼顾,有条不紊。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他们采取“淡化”的办法,公正的态度加上动用群众自治监督等手段,处理许多情况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人,学会沉稳厚重。与人打交道的性质和农村干部的身份,决定了农村工作给他们的历练。许多人在总结工作体会时,提出了四个转变和四个适应:大学生到“村官”角色转变,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理论向实践转变,理想向实践转变。环境适应,心理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学习与工作适应。他们体会更多的是,体谅农民、关心农民、尊重农民和善待农民,与农民建立了息息相关的情感联系。渐渐地,农民把他们当成了主心骨和靠山。有话愿意跟他们讲,有事愿意找他们办。具有可贵的人格魅力,成为“三个代表”的实践典范。

  朱鹤毕业后曾在沈阳市就业,做过职员,收入可以。2001年主动到深井子村当农业助理。起初对这个女大学生,从村干部到农民都现出一副不信任的神情。结果,她踏踏实实,精明强干。有一天,一个老大爷冒雨跑进她办公室说,10亩水稻叶子上出红斑,甚至有整株枯死现象。她顾不得下雨,跑到田里解决问题。看到农民感动,她心里特别高兴。大学生们赶上年景丰收时,也是心里乐开花;赶上受灾时,也是满嘴起泡。他们真正与农民同苦同乐。

  有人说,城乡差距,最大的差距不是物质上的贫富差距,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差距。这些大学生们正身体力行地疏通着人们的情感河流。

  带着忧患 用忠诚开拓前程

  辽宁是老工业基地,同时,又有幅员辽阔的农村,15631个村落大多分布在辽西、辽北贫瘠的土地上。长期以来,许多农民过着“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的老守田园的贫困日子。省委省政府为缩小城乡差别,送钱送粮、送衣送药、送温暖送文化,但终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他们觉得,重要问题不仅是教育农民,更是充实农村人才问题。眼下,一方面是一批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无用武之地;另一方面是农村稀缺能人,求才若渴。如果把优秀的大学生选派到农村去,既提供了他们施展抱负的平台,又安置了毕业生就业,还改变了农村干部知识文化结构。这是一个成本低、见效快、效果好的使用人才途径。由此,辽宁省实施了“一村一个大学生”计划。经过几年的实践,他们感到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意义深刻而深远。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一个整体性系统工程。涉及到组织、人事、教育以及社会各界诸多方面工作,也牵扯到大学生自身工资待遇、工龄计算、技术职务、劳动保险、出路安置、政绩考核等后顾之忧问题。

  目前,许多大学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一些村落扯耳连腮,宗族势力、家族势力很大,对这些大学生下一步村组织换届选举构成了障碍;一些村干部从自身利益出发,排斥打击大学生充实村领导班子;

  一些大学生所处的地区经济困难,个人收入待遇难以保障;

  一些大学生3年任职期满后,上级组织还未把他们的安置出路问题列入日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建立起良性的选派机制是今后实施计划的当务之急。

  尽管如此,这些有志之士、有识之士,不辱使命,负重前行,用青春和汗水,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众多大学生树立了根扎农村,情系农民,一辈子当“村官”的雄心。尤其是那些土生土长、村来村去的农村大学生,绝大多数决意把爱心献给家乡,献给乡亲。

  “群峰嵯峨无足道,踏出青山路一条”,这一被大学生“村官”广为传诵的词句,令人激越。

  祝他们一路走好!

  辽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一、选拔方式:1、选派从未就业的应、往届大学毕业生。采取公开报名,由各级人事部门统一组织考试。目前,通过这种方式选派的4871人,占总数的66%。

  2、选调从已经录用的县、乡两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中选派有培养前途的优秀青年干部到农村基层锻炼。目前,通过这种方式选派的1845人,占总数的25%。

  3、采用“村来村去”的方式,选派具有高中及相当高中文化的农民到大专院校进行定向委托培养。由各级政府提供部分补贴,并签定合同,毕业后回村工作。目前,已有665人顺利完成学业回到农村,占选拔总数的9%。

  二、使用方式:在选拔中充分考虑毕业生的专长、特长、自愿和任职村的实际需求。选派大学生是党员,一般直接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支委;非党人员一般担任村科技主任、主任助理、会计、团支部书记、企业经理等职务;户口在本村的,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参加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副主任。目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副书记的885人,占总数的12%。任村主任、副主任、科技主任的3321人,占总数的45%。任村主任助理的2214人,占总数的30%。任村企业经理、经理助理的442人,占6%。任村团支部书记、会计等的519人,占总数的7%。同时,对后续使用问题进行了明确,即:工作满3年且业绩突出的大学生,将作为县区、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补充人员的主要来源。可以通过有限竞争考试、特殊考试,或参加各地统一考试给以加分等办法,录用公务员;能作为当地科技骨干和科技推广带头人的,可以直接录用到各级事业单位工作;对于期满的大部分人员将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自主择业或鼓励他们继续留在农村工作。

  三、管理方式:被选派到村工作的大学生由所在乡镇党委、政府和县区组织、人事部门实行双重管理。大学生到村任职期限一般为3年。各地都分别制定了具体的管理办法,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述职评价制度和跟踪考核制度,以“德、能、勤、绩”为主要内容对选派大学生进行考核。根据平时的考核情况决定是否续聘和解聘。对于尚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人事关系一般都放在乡镇的事业站或县人才中心,工龄连续计算。在工资待遇上,采取计划与市场结合的办法,由各级政府保证他们的基本收入。

  已经就业而被选派的大学生的人事、工资关系不动,原工作岗位、职务不变,在原单位享受的待遇不变,并根据工作情况给予一定的补贴。

  通过“村来村去”培养回到农村工作的仍是农民身份,不负责发放工资。但尽量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机会。总之,按照按劳取酬的原则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低于本地的同类人员。但决不能因为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而增加农民负担。

  本报记者 尹大明摄

  本报记者 李巍
作者:李巍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都市生活掌中搜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 订阅新浪新闻随时掌握最新动态
  报名优惠:注册会计 英语口语 在职硕士、职称英语 少儿英语

【 新浪IVR语音业务开通 拨打125908586 听笑话/恐怖故事 1258685 结交帅哥/美女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在耳边呢喃诉爱意
跳一场激情双人舞
非常笑话
最最最酷辣的笑话
每天都来爽一爽!
图片
铃声
·《手机》-来电
·梅艳芳 床前明月光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商家急寻合资合作!
发传真,你已经落伍了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秋意浓浓美妙重重!(京)
心的冬季旅游(豫)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谁说糖尿病无法治愈!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