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世奇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总人数85%的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保险对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的保障不可忽视。但到2002年,中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下降到3.3亿元,只占到总保费收入的0.6%,户均保费只有2元,与飞速增长的人寿保险以及其他险种形成尴尬的对比,其前景让人忧虑。
中国的农业保险应该走以商业保险为主体,强调政策引导和政策约束的经营模式。
政策环境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主要指国家的农村政策。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这一决定无疑对发展农业保险有深远的意义。
农业保险微观政策是指专门针对农业保险而制定的政策。关于微观政策的制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思路:第一、对农业保险实行法定保险。第二、采取多家保险主体联保或分保,分散风险。可以由多家保险公司共同承保某一地区的农业风险,做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第三、实行保险基金的统筹管理。这一点应借鉴社会保险的经验,如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农业保险管理或经营机构,对全国的农业保险进行统筹管理和协调,统一调度保费的收取和支出,使全国差异化的农业承保风险均衡化,同时也为保险资金的规模积累,探索农业保险资金运用、增值创造准备条件。第四、鼓励开办农业互助保险。另外,国家在税收政策、融资政策等方面也应该对举办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予以一定程度的优惠,鼓励众多的保险公司,包括外资公司进入农业保险市场。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1月14日 第十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