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董砚龙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股市长期以来处于股权分裂的状态下,占股市总股本很大比例的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而任何一次有关这方面的传闻都会引起股市的一片恐慌,全流通似乎已经成为投资者心头一块挥之不去的阴影。
有关统计表明,截至2003年11月,我国不能流通的国有股、法人股为4113.55亿股,而同期的流通股总数仅为2260.79亿股。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不能流通的国有股、法人股比现有流通股的规模要大的多。如果实行全流通,意味着理论上市场上将会增加比现有流通规模几乎大两倍的增量。
这也许可以成为解释历次有关这方面的传闻都会引起股市恐慌的原因。
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三无概念股外,目前国内沪深股市上市公司的未流通股全部属于控股地位。如果实现全流通,不论采用何种方案,国有股、法人股股份虽然被赋予了可以流通的权利,但是其是否就会放弃控股地位,全部进行套现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对于一家经营良好的公司,控股地位本身就具有一定价值。控股股东如要保持控股地位,必然会持有一定相应数量的股份不会轻易卖出,而今后全流通的试点也将会从那些基础较好,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开始进行。届时控股股东的利益将与目前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其将通过努力改善公司经营状况来享受资产市值的增长。当然,如果公司经营不善,控股股东如果急于套现则应当另当别论了。
虽然如此,目前不能流通的国有股、法人股一旦被赋予了可以流通的权利,许多公司在保持控股的前提下套现一部分股份将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首先,推出一个合理的方案必将会吸引场外资金的大量涌入;其次,推出全流通的同时也会伴随着诸如加大市场资金供给、分期分批进行试点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的实行;此外,国有股、法人股股东套现股份所得的资金也会有很大部分滞留证券市场进行二次投资,因此,全流通带来的资金面压力可能并非想象中的巨大。
正如一些专家所言,全流通从中国股市诞生起就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但是股市有其自身运行规律,全流通的问题在某些时段可以影响这种运行规律的弹性,但不会改变这种趋势。目前国内股市之所以熊市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我们更应看重其将使市场形成一个完善的股权结构以及在发挥股市经济晴雨表、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的作用,对于全流通与二级市场股价走势则大可不必完全联系到一起。
另一方面,不可否认,中国股市长期以来股权分裂的状况造成了很多弊端,吴晓求教授此前曾经指出股权分裂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带来的八大危害,但是,全流通真的可以解决我们股市中的所有问题吗?
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目前对于中国股市而言,股权分裂可以称得上是诸多问题之源,全流通的实行将为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国内外的事实证明,在股市全流通的情况下,一些问题依然会存在。
2002年,在美国这个全流通的成熟市场,破天荒的爆出了安然公司虚构利润的丑闻,其自1997年以来,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之巨。不仅是美国,近期意大利上市公司帕马拉特的财务丑闻则更加令人瞠目结舌:该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卡利斯托·坦济目前已被拘捕,他涉嫌指使公司在过去的15年里制造假账高达85亿美元,并且个人贪污6.2亿美元。
再来看看国内,上海“老八股”之一的兴业房产是全国第一家房地产股份制企业,全国第一家房地产股票上市企业,股份虽然是全流通,但由于大股东欠款,上市公司实际上已经被大股东掏空,在2002年3月26日成为上海股市第一家被ST的房地产公司,也是第一家被ST的三无概念,其2002年每股亏损达3.36元,目前净资产为-3.23元。
无论是国际市场的安然还是帕马拉特的造假事件,亦或是国内的兴业房产,这些事例都无疑表明,在股权全流通的市场,依然会存在种种问题。由于全流通可以使公司业绩与控股股东的资产市值相挂钩,随着控股股东股价与市场的接轨,公司经营业绩将直接关系到控股股东的资产市值,因此,问题的根本解决还需要完善的制度以及其他监管手段的配合,从而有效地防止大规模虚构利润事件的发生。
目前股权分裂问题无疑是阻碍市场健康发展的最大绊脚石,但中国股市的全流通还需辨证看待,一方面投资者不必对全流通谈虎色变,另一方面,期待着全流通后中国股市问题的全部解决也是不客观的,全流通还需配合循序渐进、多管齐下的监管措施才能使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