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瑞 深圳、广州报道
对于炼油厂项目,壳牌公司也曾做了许多前期工作,国务院批准可能性不是没有,但其阻力也明显存在。
为广东南海新建一座炼油厂,壳牌和中海油正在寻求政策突破点。
元月2日,壳牌中国公司公关部负责人栗陆莎表示:“我们目前正在评估参与这个项目的可能性,目前还处在初级的评估阶段,没有作出任何决定或承诺。”
中海油炼油厂项目一负责人透露,中海油和壳牌在多年前是作为一体向国家申请建炼油厂,后由于政策瓶颈等原因,壳牌已经退出这一项目,目前是中海油在独立申报这一项目。如果政府能够批准这一项目,也不排除双方再次合作的可能性。
发改委工业部主管该项目审批的李处长却称,“并非中海油和壳牌一起在申请这个项目,而是中海油独立申请。在炼油厂审批的问题上,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同样具有难度,控制都是比较严格的。虽然中海油是国内企业,没有什么政策限制,但国家也是不允许新布点的。”
据一业内资深人士透露,如果这一项目得以审批,壳牌和中海油的计划是建年生产能力1200万吨炼油厂,可能主要加工来源于中东地区高含硫的进口油。
据北京导购石油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一高层表示,目前壳牌和中海油建炼油厂的阻力主要是政策难以突破的问题。其实壳牌早在90年代初,向国家申请建南海石化项目时,就已经包含了乙烯、炼油厂这两项目,只是后来政府只批准上乙烯项目,而炼油厂因一直难以突破政策壁垒。之所以旧事重提,是因目前大环境石油紧缺的背景,壳牌即抓紧时机,将原来的一个项目拆分为两个项目,由中海油出面再次向政府提出申请报告。
迂回策略
中国加入WTO,三年后放开成品油零售,五年后放开批发,这对国外石油公司而言,无疑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壳牌在中国的战略也做出相应调整———在即将对外资开放的下游领域寻求突破:建炼油厂。
据广东济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一人士说,壳牌对华南市场的热情早在90年代初已初露端倪。壳牌看好广东市场的原因是:广东原油市场需求量大,且原油靠进口,需依赖沿海港口运输,而广东具备了这一条件。于是在90年代初,壳牌就向中国政府提出在深圳独资建炼油厂项目,因政府没有批准,转而与中海油合资在惠州大亚湾建南海石化项目。
该人士认为:“乙烯项目仅是壳牌在华战略规划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第二部是建炼油厂,从配套出路考虑,第三部将是建加油站。前两项已经公开宣布,只要政府批准建炼油厂,那么壳牌可能加快加油站的扩张网络。”
但壳牌在华战略布局中,对于该项目的投资前景也曾持犹豫态度。
关于壳牌中断申请一事,中海油炼油厂负责人称:“这主要是壳牌的原因,因为炼油厂的盈利并非一直都很好,当时正处于低谷,国家政策也在控制,且利润和国家的政策有很大关系,所以壳牌就中止了。”
对于最近媒体报道的壳牌再度投资20亿美元和中海油合资建炼油厂的消息,该负责人说:“我们对这件事挺吃惊的,也是挺让人困惑的,从目前我个人了解的情况来看,壳牌没有参与此事,只是我们自己在申报。”
该负责人还表示:“我们独立操作这一项目也不存在任何问题,只是如果双方能够在某些方面达成一致的话,事情操作起来就相对容易一些。我们目前只是把重心放在审批工作上。也不能说双方没有合作的可能性,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政策能否突破的问题,国家政策目前还是存在不确定性,虽然加入WTO有明确规定,但政府为了保护国内企业,实行起来也许会有阻力。”
政策瓶颈
据一专业人士分析,对于炼油厂项目壳牌公司也曾做了许多前期工作,国务院批准可能性不是没有,但其阻力也明显存在:除了政策难以突破外,还有与国内其它公司的竞争。这一项目可能会遭到中石油、中石化的强烈反对,可以说壳牌炼油厂的建成将打破目前的垄断局面,与中石油、中石化市场竞争格局形成。就广东而言,就是壳牌与茂名、广州石化的竞争,茂名石化是1800万吨的年加工能力,广州石化不到700万吨,壳牌加工出来的原油约60%至70%供制造乙烯用,另一部分从成本最低原则出发,约有30%或40%的产品就地消费于广东、香港。壳牌的这个炼油厂建在珠三角的口上,对于中石油,中石化是一个更大的威胁,因为中石油原油从北方运来,成本相对较高。
该负责人表示,中海油欲打破中石化、中石油垄断炼油市场是影响该项目获批的主要因素.
其次建厂的问题批准后,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炼油厂石油产品不可能全部用于乙烯的投量,剩余部分是作为石油产品销售,而这又存在一个国家是否允许外资公司卖油的问题,或者只能销往海外,而2006年开放市场以后,壳牌没有理由放着国内市场,舍近求远,加大成本销往国外。
第三就是时间问题。如果国务院是在二三年以后批准建炼油厂,国家基本已经放开了市场,大批国外企业进入,那么壳牌就没有了预先占领市场的优势。
突破空间多大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政策明确规定不允许外资企业在国内新建炼油厂,所以这一问题就显得困难重重,因为南海石化项目的准入进程长达近10年,按正常程序走,这一项目至少需要2-3年时间,当然也不排除目前石油市场需求紧缺特殊背景的原因,国务院可能会立即批准。
北京导购石油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一人士说,九十年代中国政府没有批准任何国外企业在华建炼油厂,可以说是一个空白。2002年,政府批准福建一家乙稀工程在其原有炼厂的基础上扩建炼油厂,这一项目是由埃克森美孚和沙特国家石油公司操作的,批准的原因是国家对非新建的炼油厂项目可优先考虑批准。
但该人士认为:“到目前为止,福建项目由于合作伙伴一直没有谈妥,所以卖油一块还是没有批下来,因为合资公司的成立,还需审批。所以目前炼油市场的处于垄断状态,审批还是有一定难度。”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壳牌存在这么多阻力,但大背景是有利于壳牌的。国家批准的可能性比较大,壳牌是一家很会操作的公司,以后可能会采取一些其它的模式来操作这一项目。
90年代,政府之所以不允许国外企业新建炼油厂是为了保护国内的炼油市场,但目前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邓郁松介绍,中国石油市场需求量是世界增长最快国家之一,2000年原油的净进口量5983万吨,2002年中国原油的进口量达6941万吨,净进口量达6220万吨,可说是原油进口大国。比较保守的估计,2010年原油的需求量达3亿吨,2020年达3.8亿吨,在2010年中国的原油缺口为1亿吨,2020年达1.6亿吨。特别是今年第四季度之后,发生能源紧张,石化产品方面需求短缺,所以,壳牌瞄准时机,提出申请建炼油厂,这个时机选择得恰到好处。
据邓介绍,虽然中国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但目前的格局并不是最有利于发展的结构。油料的开采、加工、批发、零售的整套环节中只有零售环节的原油价格是与国际油价接轨的。其他环节均为垄断行为,但在上、下游之间的不同阶段获得的利润是有很大差别的。中间垄断的环节,决定了它的竞争力相对较弱,这种不合理的结构,不利于国际市场化竞争。国家就是出于对国内企业的保护,采取逐步放开石油市场的批发、零售权的政策,让国内企业有一个适应市场竞争的缓冲期,在短时间内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但最终还是要接受市场的考验。
但目前由于市场需求加大,各大炼油企业都在扩大自身的产能:茂名、广州、福建、齐鲁石化,大连石化等地在近几年一直在扩大炼油能力,最低也要扩至1000万吨;中国石化也在借机收购其母公司下面的2家炼油厂。
据广东某石油项目评测机构一高层透露,政府也许会出于对广东经济的发展考虑,加速批准的进程。壳牌炼油厂项目建成后,加上茂名石化、广州石化等企业,整个广东的年炼油能力接近4500万吨,占全国的20%,能够满足珠三角市场需求。广东省将不仅是消费大省,也将成为产油大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