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向建行、中行注资之后,人们普遍认为工农中建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进程在加快。有报道称,建行、中行、工行、农行将依次上市,从2004到2007年四年间每年一家。目前,四大国有银行的表面问题包括:资本充足率低、不良贷款率偏高等,根本问题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股权结构单一。改革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国家动用外汇储备注资,可以有效地帮助国有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此前,早在1998年,国家也曾向四大银行注入330亿美元资本金。为了降低不良贷款率,1999年国家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帮助四大国有银行剥离不良资产1690亿美元。再加上银行自身努力、宏观经济向好等因素,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明显改善,仅在2003年一年就平均下降了4.71个百分点。因此,2004年建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已经可以满足海外上市要求。
股份制改造、上市之后,国有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募集到巨额资金以提高资本充足率,还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股东,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接受更多的外部监管,增加透明度与独立性,减少经营管理层的败德行为。银行上市后就成为公众公司,会有更多的权力制衡。例如,控股股东不能直接干预银行日常经营行为,也不能侵害其他股东的合法利益。再如,经营者会有更多的业绩压力,并受到股东大会、董事会等的约束;各类投资者会与控股股东一道来监督经营者。如果光是注资、撇账,却不改制,银行眼下的存量不良资产减少了,今后还可能产生更多的增量不良资产,而国家不能总为银行买单。
一些经济学家曾经担心我国会碰到“日本病”。自上个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银行一直被巨大的坏账问题所困扰。日本银行与企业界的股权关系过于密切,间接融资市场曾广泛存在着内部交易和“逆选择”。到80年代日元大幅升值后,日本使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国内资金充沛,各类资产(土地、证券等)价格飞涨。企业以高价资产向银行申请到抵押贷款,再用于支撑资产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待到泡沫破裂时,资产价格一落千丈,企业破产,抵押物不值钱,银行被套牢。
目前我国国有银行的个别经营者只求任内出业绩、不出事,行为短期化,大量发放新增贷款。新增贷款一两年内通常不会成为呆滞账,且能通过增加贷款总额、做大分母以粉饰当前的不良贷款率。要避免得“日本病”,我国便需要推进金融自由化、民营化,让银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否则,监管部门总忍不住要出台控制贷款规模与投向的指导性政策;而银行要么阳奉阴违,要么抱怨监管者干预自主经营。双方犯拧,都觉得委屈。陈毅聪(来源: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