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罘福州报道“今后几年,福建花卉业将从以往求产量、降成本的‘价格战’转向重品种、讲质量的‘质量战’,‘科技战’将全面助推全省花卉业。”福建省花卉协会会长刘钦锐在日前举行的福建花卉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对记者说。
业内人士一度惊羡福建得天独厚的优势:兼有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温带的各类气候,生态环境优越,地势起伏,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武夷山、戴云山等七大山脉蕴藏着128科3
71属565种野生花卉资源,仅兰科就多达53种。与这些优势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近年来,栽培历史悠久的福建花卉业与同属南部省份的广东、云南相比,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创新产品和质优价廉的特色产品少,产品保鲜、包装、贮运落后,全行业竞争力不断削弱,市场占有率不断降低。
刘钦锐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最主要原因在于行业科技投入很少,广东仅2002年财政投入花卉业就有1.5亿元,云南从2003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新品种研发、培训和对外交流。
刘钦锐分析说,国内花卉业已被普遍地视为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而与此同时,福建的花卉业也是弱势行业,亟须为之注入新的动力。
福建省林业厅厅长黄建兴在研讨会上表示,政府部门应从有限的财政中挤出资金,银行也应在小额信贷方面加大对花农的支持。
据了解,在福建花卉协会的牵头下,福建花卉业从业者们已对“科技兴花”形成共识,对即将到来的“科技战”已有充分准备,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构筑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将研究成果直接转换为生产力。二、扶持、建立花卉研发中心。三、改变推广体系不健全的薄弱状况,加强贯标工作,严格实施省级及国家标准。四、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