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野村证券有限公司、中国银河证券公司、中国证券报共同主办的第八届(2004年度)中国资本论坛1月10日在人民大学正式开幕,新浪财经做为独家网络支持媒体对本次论坛进行全程直播。
以下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发表演讲
本来给我20分钟时间,我就准备讲20分钟,刚才说周小川同志不来了,那么我可以讲30分钟了。(笑)
我想对于中国股市应该说大家都做了很多的研究,中国股市也是在邓小平同志的直接关怀和支持下,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建立起来的,中国股市走过了这十多年的路,我在证券法执法检查完以后发表了一个观点,叫“中国股市还处于初级阶段,宏观看来进步不小,微观看来问题不少。”去年年初我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让股市恢复本色》,这篇文章也受到领导方面的重视,证监会的同事大概也看到了这篇文章。我认为中国股市要恢复它的本色,实际上就是要成为一个有效的投资和融资的场所。简单的说,应该是两句话,一个是投资者可买卖,可持有。一个是企业应该有进有出。在股市的投资的人,有两个阶段,一个是投企业的价值,一个是投股票的差价。所以一个叫“投值”一个是叫“投机”,应该说让投资者有这样的选择,就是有的人投机,靠股市的差价赚钱,有的人关注企业的价值,到年终分红,或者看企业长远的价值。但是我们的股市确实只能投机不能投值。为什么呢?因为企业的价值在上市公司里体现不多,企业到年终基本上不分红,有的甚至把派股算是利好消息,实际上这是不正常的。
再一个上市公司应该是有进有出,既然是作为利用市场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好的上市公司需要有发展潜力,需要资金的公司应该能够进来,没有上市投资价值的公司应该退出去,但是现在看来进出的比例比较小。所以我认为我们还应该鼓励股市恢复它有效的投资和融资场所这样的本色。当然,从股市来看,不可能没有投机。因为如果股市没有投机就没有交易量,如果大家都是按理性投资的理念,把一个企业的价值,未来的收益折算到今天的价值,来确定买卖的标准,只有一个价就没有卖和买。所以它建立不同的人对企业未来的价值估计不同,就会产生投机行为,这也是正常的。所以正常的股市应该是适度投机的股市,既然有投机就有风险,就有泡沫,所以股市的风险和泡沫和投机是并存的。
为什么这些基本概念要重复讲一遍呢?是我们想问题的应该想到,股市的目标模式或者股市的本色应该是什么,从这个角度探讨才能够发现问题。从系统工程角度讲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现有状况和应有状况或者理想状况之间的差别,这就是问题,系统工程就是这样定义。我们应该是什么样情况,现在是什么情况,这中间的差别就是问题。问题就应该从现有状况和应有状况的差别中提出来。我们今天提出来股权分裂和流动性变革问题,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中国股市是一个半流通市,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流通的只能是社会公众股,社会公众股在总的股本里大概只占三分之一左右,这是当初建立股市的时候的政策设计者们的考虑来制定的,也不能说当时考虑的没有理由,当时考虑一个是中国股市才刚刚开始,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再一个当时考虑政府要保持对国有企业股权的控制。另外也怕全流通以后,整个股市的供应量太大,等等原因。1992年的时候,上海的老八股,一下子放太多了,又怕没有足够的资金量,所以我们不能拿今天的眼光来批评当时的情况。但是股市发展到今天,如果还不与时俱进,不考虑这个问题的话,那恐怕也是不行的。所以我认为,今天大家提出的这个问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我也仅就我个人的看法对这个问题发表几点意见:
首先,我们看看股市的半流通市,不能全流通的股市有什么弊病?我觉得它的弊病主要有这么四条,第一个方面是不能全流通的股市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一句俗话“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句话没有错,但是中国的股市不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为什么?就是说我们股市的规模本身就小,而且实际规模更小,我们股市对GDP的比例,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2001年世界银行有一个整个的分析,大概是40%左右。全世界平均是90.7%,发达国家就是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是130%,这是对GDP的比例。所以我们股市对GDP的比例本来就小。而这里面实际上这个数字是还有水分的,水分在哪儿呢?因为有三分之二不能流动。真正能流动的只占10%几,也就是说真正能流通的股占GDP的百分之十几,是不能起到经济晴雨表的作用的。而且这样我们容易夸大中国股市的规模,实际上中国股市的规模认真说占GDP就是百分之十几,因为不能流通是没有用的。
大家知道股市的稳定性是跟它的规模有很大的正相关。一个股市的规模越大,就越容易流动。由于我们流通股的比例小,这样股市也就不容易稳定。美国股市怎么起伏、波动还是不容易出大问题,它总量大,我们总量小,这样就容易被恶意操作。我们5000万股以上的盘子,在我们1000多家上市公司当中占的比例也不太高,我们做过一个统计,这个比例并不高。当然现在新的数据要请证监会发布了,但是我们2000年底统计1076家上市公司流通股占5000万以下就是307家,5000-10000万股的409家,真正10000万股以上才360家。所以从宏观上来看不能全流通是首先的第一个问题。不能全流通产生的第二个问题是不同股持有人利益不一致,国家股、法人股、公共股不同的持有人利益不一致,所以考虑问题的利益和社会公众、投资者,我不主张叫股民,股民这个词有点贬义,就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一致,不一致在什么地方呢?比如在股市涨的时候,国有股的持有者总是希望股市尽量的涨,所以尽量制造一点利好消息,甚至一些虚假的信息来推动股市的涨幅。这样才能更多的有利于他。而当股市跌的时候,他总要想办法利用增发、配股等等方式进一步从资本市场吸取资金。这个时候增发、配股的结果是本来资金供应量不足的情况下,再这样做就使股市更容易下跌。如果利益是一致的话是不会这样做的,但是由于利益不一致造成了他这样做。
这样造成的结果,还有一点就是由于很多上市公司是国有企业,上市在我们国家还是一个稀缺资源。正因为它是稀缺资源,所以中国就出现了比较多的买壳,这样即使上市公司弄的不好,它也能够比较低成本的在政府的指导下重组。所以我们说它的利益不一致。
第三个大毛病造成了同股不同值的现象。按道理国有股、法人股、公共股,同样一股价值应该相同,这是一个股市的基本原则,但是我们实际上是同股不同权。公共股由于在市场上流通,它是利用市场的定价机制。而不能流通的股不能到公共市场的机制来解决问题,所以就造成了这个问题。同股不同值,实际上也就是同股不同权,理论上说同股同权,实际上同股不能同权。这样造成的问题就等于是同样一个股拥有的财富是不一样的。这个问题在我们国有股减持里表现的特别明显,当时确实是股市一路在涨,99年到2001年上半年中国的股市是涨的很快,大概涨了90%,在这个情况下,当时政府也是考虑减持一部分,卖出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我始终认为,从决定的动机来说是好的,充实社保基金,中国如果不建设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会影响我们的发展。但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按什么价格来减持,当然确定按市价减持,这就把同股不同值的矛盾激化了。如果不卖一般投资者也无所谓,现在把这么多股拿去卖,而且是按照市价卖,投资者当然有意见,有人说的比较严重,这样等于是杀富济贫,实际上把不流通的股,按照流通股同样的价值收回资金。这时反映很大,很多投资者投票,离开股市。也造成了股市的下跌,当然这个问题中央很重视,通过调查研究及时停止了这个做法。但是这确实反映了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