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亿美元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个小数字。如今就那么一转手,它就从国家手中的外汇储备资产立马变成了中行和建行两大商业银行的资产。许多人心中陡然划过一个大问号,这样的注资法对不对?
标准答案应是“不确定”。因为结果如何完全要看接下来的故事如何编写。就好比给女儿的嫁妆,给对了还是错了,并不取决于当时嫁妆的多少以及热闹几何,而是取决于事后
的证明:女儿嫁了个什么样的郎君,婚后的日子过的是不是红火、喜庆等等。
回顾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可谓饱经沧桑;往前看,也还是一条充满不确定性的航道。在不确定性的航道上玩转国有银行是公认的中国市场经济变革的难题。不过,在不确定的航道上改革银行有时不妨向小贩学习。卖水果的小摊贩,颇懂得注资、剥离、包装之道。你看,他经常会进些新鲜水果,时不时地还要往水果上洒点水什么的,他还会将烂水果及时摘除,将好水果与坏水果分出来,分别去卖,远比好坏混在一起卖出好价钱来。国有银行变革不妨借鉴。
这可能正是眼下闹得沸沸扬扬的450亿美元注资之全本故事的主要情节。也就是说,给两大国有商业银行注资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剥离不良资产、财务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乃至成立存款再保险公司等中国商业银行变革系列进行曲将响个不停。
果真如此,几乎被公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最大挑战的金融业迈出了改革的一大步,几乎被公认为最难解决的中国商业银行的问题有望在今后几年中得到很大的解决。
果真如此,则称得上是历史性的突破,450亿美元又算得了什么!
也就是说,450亿美元的意义完全取决于是“输血”还是“造血”。两者的作用和意义完全不同。
如果只是简单的注资,用于国有商业银行的“输血”,而不是给两大国有商业银行注入任何新的造血功能的话,则450亿美元注资的结果与打水漂无异。
但是,综合各方面情况,更大的可能却是:450亿美元的注资只是一个开始和起点,进而要在商业银行变革这条充满着不确定性的航道上继续快速扬帆前行,这样一来450亿美元的费用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合算的。
那么,注资450亿美元会不会有负面的效果呢?应该说还是有的。一是可能导致行业的不公平。目前的注资行为相当于金融业的产业政策。本来,四大行中,建行和中行较优,利润、管理、竞争力优于工行和农行,呆坏账则相对更低,但现在政府不管弱者、反援手强者,必使强者更强、弱者仍弱,加剧行业天平的倾斜。同时,四大行股份化提速,对于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呼吁中的民营银行来说亦有压力,他们的机会相对更少了。
二是可能导致宏观政策的顺周期调节。2003年,央行扮演了给中国经济泼凉水的主角,但是,眼下大举注资商业银行带来的却一定是助推经济的效应。虽说要求两大行贷款规模不得因此突破,但实际上的宏观扩张效应必然出现,再考虑东北正欲试行的名为内外资并税实际减税的政策,中国经济看来要火上浇油了。
三是注资带来的新的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值得商榷。出资人一家携两家国有商业银行,这如何有利于中国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如何有利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完善?此外,作为出资人,其权利、义务并无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之类的法律的明文规定,亦将带来许多不确定性。
不过,所有这些,对于外资步步紧逼、危机暗布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已不能求全责备。最重要的,是赢得时间,赶紧往前走,从不确定性的航道驶向规范、合理、有国际竞争力希望的彼岸!
作者:本报特约评论员赵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