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方证券的是是非非,一年多来可算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先是传言公司将面临破产,随后是走马换将、政策扶持,其后是高管之间不和的传言,及至最后高管黯然辞职,向媒体“真情告白”。南方证券始终在传言、辟谣、再传言、再辟谣之中挣扎,最后终于在一纸行政托管公告前倒下。
一家券商何以能吸引如此多的眼球?
对圈内人来说,南方证券不仅是成立较早的一家大券商,而且有着值得炫耀的历史,在市场上也曾经是一呼百应,威风八面。而其背后的深圳市政府背景(其第一大股东就是深圳市政府的所属企业),更令业界将其视为券商中的嫡系部队。
早在南方证券首次陷入破产危机时,就有业内人士推测深圳市政府肯定要出手相救,事实也的确如此。而此次的政府接管、注资,再次说明了南方证券的社会影响力。
说到南方证券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公司内部一位人士的话更耐人寻味,“很难说是哪方面有违规行为,不客气地讲,券商可能存在的问题,在南方都会找到。”
从某种意义上讲,南方证券的被托管只是事情的开始。或者说是一个分水岭,它标志着南方自救努力的结束,但是管理层面临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目前管理层首先考虑的是防范风险,因此才有了行政托管,其次就要考虑采用何种方案处理南方,以杜绝后遗症。对于此前的新华证券、鞍山证券、大连证券、珠海证券和佳木斯证券,一纸撤销令就可以宣判它们的死刑。但是对南方证券来说,事情显然远不是如此简单。相比之下,倒是此前的君安模式可供参考,1998年爆发的“君安震荡”就直接导致了国泰和君安两大券商的合并。但是同1998年相比,券商的好日子早已成了过往云烟,国内的券商目前大多自身难保,面对南方证券这个“大块头”,恐怕谁也没有这么好的胃口。
如此看来,可供选择的方案就是在清理不良资产的基础上,重组南方,不排除把注资变为投资,引进新股东的可能;当然,“君安模式”也并非绝无可能,前提是必须要给“背包袱”者一些政策实惠,而此前券商纷纷酝酿的发债似乎就是一个现成的好处。
不论最终的结果如何,“南方模式”对后来者的借鉴意义都是显而易见的。
作者:胡朝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