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于青苹之末。
最近,一家国有商业银行总行风险管理部下的信贷风险部悄悄易名“市场风险管理处”,业务内容也从传统的信贷风险防范拓展为市场风险防范。该行相关人士解释说:现在银行的经营风险已经不局限于信贷风险,而需要更多地考虑市场经济环境下更大的风险。成立市场风险管理部门,就是基于对未来市场中利率、汇率等风险防范的考虑。
中长期贷款比例近半银行贷款面临利率风险
根据摩根大通的分析师的研究,2004年~2007年中国的年均通货膨胀率将是2.5%,近期也不断有国内学者机构预测,今年国内通货膨胀率将略高于刚刚过去的2003年,达到2%~3%。
北京联合大学从事商业银行管理研究的巫云仙副教授表示,我们已经预期今年会有轻微的通货膨胀,但属于温和的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詹向阳认为,温和通胀对经济增长并非坏现象,对银行业则是利弊皆有:适度的通胀有助于平缓地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即用通货膨胀来消化坏账——增加货币发行量偿还存款,用隐蔽的办法来解决信贷资产损失;不利方面是中长期贷款肯定要遭受利率损失。
例如,一笔以5%利率贷出的一亿元5年期商业贷款,在3%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意味着发贷行利率受到3%的损失,实际利率收益只有2%,如果扣除中长期贷款较高的管理成本,银行几乎没有利润甚至亏损。而央行2003年货币政策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3季度末,中长期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比重高达39%,比1997年末提高了18个百分点;从增量看,前三季度,中长期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更高达46%,据推测,2003年全年银行贷款规模可能突破3万亿元,在此基数下银行贷款实际利率即使减少一个百分点,银行的损失也将非常可观。
某股份制银行研究部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该行针对市场利率风险已经出台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认为2004年银行将面临的是一种“平稳的通货膨胀”,对银行经营造成一定影响,业务部门应在贷款结构上进行调整,以避免可能的资产损失。
充分利用利率空间中间业务最具操作性
对贷款增长过快可能引发的潜在通货膨胀,央行有着充分的认识。周小川曾表示:央行要不断增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能力,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及时预防和有效治理通货膨胀,保持货币市场稳定。
事实上,前述国有商业银行设立市场风险部的用意也基于此考虑。
詹向阳指出,单就经济结构调整而言,通货膨胀不如通货紧缩理想,前者会使调整的时间更长一些。对于银行而言,经济结构调整的速度放慢,会使一些发育不良的企业有了喘息的机会,因此,银行如何择优放贷变得十分关键。
詹认为,在目前银行利润仍然依赖存贷差的情况下,利率风险对银行利润的影响很大,商业银行必须学会在央行允许范围内合理调整自己的存贷款利率和贷款结构,来化解自身风险。有统计数字表明,中小企业能存活过5年的不到40%,因此,银行必须严格按照信用资质择优放贷才能对冲风险,对一些资质不好的企业可以采取抬高利率,缩短贷款期等方法。
巫云仙则进一步强调:在目前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的前提下,银行面临的主要是流动性风险,短期内要按照“利润最大化”的要求,关注资金的来源和运用。目前可以有所作为的比如中间业务,是一种安全性、好利润回报高的业务,这一块对于银行增加利润收益、防范金融风险最具有可操作性。某股份制银行人士也向记者证实,该行目前中间业务的收入还只占利润总额的6%左右,是该行未来要增大力度的方向之一。
作者:本报记者 杨筱北京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