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飞 实习记者 蔡卫平
广州报道
启动研究课题
有关广州有意筹建石油期货市场的消息近日不胫而走,一时间,各种猜想不断出现,广州会否筹备建立石油期货交易所,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1月5日,广州市经贸委官员证实:“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确实表示过广州有意建立石油期货市场。”但他同时谨慎地强调,“(这件事)目前还处于初步研究准备阶段,还没有具体时间表。”
广州欲建石油期货市场的说法,最初出现于去年年底。
2003年12月24日,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在广州市委八届二次全会的总结发言中提到了这一点。当时林树森说,广州中心城市的地位不会变,而且将申请建设期货市场,首先是石油期货。
至于设立期货市场的动因,林树森的解释是:“广州目前的贸易量很大,却无一所专业性期货市场,因此有意向国家申请筹建一些专业性期货市场,而首先申请的可能是石油期货市场。”
目前,广州相关方面已经开始石油期货项目的准备工作。负责具体研究准备的广州市经贸委崔处长说:“目前我们正在就广州建立石油期货市场这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外部的政策环境和广州市的市场环境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崔还透露,“林树森书记也不止一次和市委其他领导提到过这件事。”
对于林树森的表态,广州期货界纷纷表示欢迎。广发期货一位经理表示:“对于我们这些在广州的期货公司来说,广州能够设立期货市场我们当然非常欢迎。我们的业务会因为期货市场的建立而不断壮大,这是不言而喻的。”另外,中天期货、长城伟业等期货公司负责人也对此持积极态度。
可行性探讨广州市经贸委的研究课题才刚刚启动,但广州是否已经具备设立石油期货市场的条件,却早已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
“从市场需求和广州的经济环境来说,广州已经具备了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的条件。”广州市经贸委崔处长分析说,“国家在原油市场上还没有放开,但燃料油市场是放开的。而广东是石油消费大省,每年都从国外进口大量燃料油。另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的燃料油有一半以上是从珠江口登陆。”
崔认为,从建立燃料油的期货市场来看,广东已经具备了深厚的市场基础。
事实上,在1995年之前,广州曾有过两家期货交易所———广州商品期货交易所和华南期货交易所(后合并为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近年来,已经连续两届人大有代表提出恢复联合期货交易所。
针对广州的这一动向,北京工商大学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教授表示:“目前各地设立石油期货的呼声非常之高,不排除今年或者近几年放行石油期货的可能性。”胡俞越说,我国的能源状况是贫油、少气、富煤,目前已经成为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受国际市场依赖很大。
有分析指出,中国目前是亚洲最大的燃料油市场,但每天标志性的燃料油价格的定价却在新加坡,几个大油商之间的小小默契,就可以操控亚洲市场几十万吨甚至上百万吨现货的价格。由于国内没有石油期货品种,大部分国内企业受政策所限无法直接参与外盘交易,无法进行套期保值,只能坐视国际油价的大起大落。因此,尽快建立石油期货市场,能够为我国提供一个真实反映国内对石油的客观供求关系的基准价格,也可以为广大企业提供一个回避油价波动风险的工具。
在石油期货方面,现在看来上海的呼声似乎最高。对于哪个地方可以推石油期货,胡俞越表示“很难预料”。但胡同时提醒说,“我们不应该固定分工,比如说某个地方做石油,某个地方就做玉米,这是一种非市场化的做法。哪个地方具备条件,就应该在哪里推,如果广州具备条件,也不是不可以。”
不过胡俞越也认为,广州做石油期货,就得先开一家交易所,在目前国内已有三家交易所的情况下,难度可能会比较大。广州经贸委官员则表示,目前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外部政策,现在仅仅是初步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