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和建行将上市的消息,让各大国际投资银行兴奋异常,它们急于从中获得业务。昨天,记者采访了各家投行,尽管均三缄其口,但业内人士指出,各家都使出了浑身解数。
公司高层频访中国
昨天,记者从摩根大通了解到,不久前,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刚同该公司董事长考察
了北京和上海,但摩根大通的发言人拒绝认为此行与希望成为建行上市的承销商一事有关。
据了解,花旗集团也将把集团执行委员会负责人、美国前财政部长鲁宾派往中国。其他几家投资银行负责人也纷纷访问中国,包括高盛董事长及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长。
摩根大通的发言人告诉记者,要获得承销商资格,首先要经历银行“过堂”,银行在听取各方报告后会作出自己的选择。
业内人士分析,高盛、瑞士银行和摩根士丹利被认为在中国的银行IPO(首次公开募股)中处于领先地位。高盛和瑞士银行在2002年中银香港的25亿美元首次公开募股中取得成功。而摩根士丹利则与中国建设银行合资成立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国内一家大型券商投资银行部负责人告诉记者,金融股海外上市选择承销商会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如中国人寿上市时主要选择了境外的大投行。一般情况下,美国市场的承销商不外乎是美林、花旗、摩根士丹利、高盛,欧洲的承销商不外乎是德意志银行、汇丰、瑞士银行。
这位负责人听到的最新“说法”是,因为关联度太大,中行建行的主承销商可能交换,由中银国际负责建行主承销,中金负责中行主承销。
IPO“蛋糕”诱人
市场预计,两家银行的IPO将在未来18个月进行,中国建设银行新闻处于处长则表示争取年内启动上市。据业内估计,每家银行的上市规模达50亿美元或更多,可能超过中国联通的52.5亿美元,成为中国最大的股票发行之一。投行不仅能从中获得丰厚的费用收入,而且不少投行也有商业银行业务,所以承销背后可能会带来战略合作的机会。
目前,中国是稳定的大型股票发行的来源地。去年全球最大的IPO是中国人寿在香港和纽约上市的35亿美元交易。花旗、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德意志银行和中金公司从中各自收入了大约3000万美元的承销费。
中国人寿保险的IPO取得巨大成功,股价较发行价上涨超过80%。摩根士丹利驻香港的亚太区经济学家谢国忠说,中国在最近几年将一些大公司上市,这些公司包括电信公司和保险公司等,所有的投行都希望获得这种机会。
为此,许多国际大投行数年前就一直在努力扩大在中国的活动能量并建立业务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