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淮:1952年2月生,198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博士学位,1993年获研究员职称,为国家级有特殊贡献专家,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曾于1987年至1989在日本东海大学作访问学者,1992年至1993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作客座研究员;出版有《工业化-中国面临的挑战》、《日本产业政策研究》、《对话“十五”-中国中长期发展战略再审视》、《走过世纪之交:战略与政策研究》、《热点随想》等专著十余部,公开发表论文数百篇;主要研究领域:工业化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区域经济理论、
人口就业理论等;曾获国家发展奖一、二等奖(集体)、国家教委优秀著作奖(个人)、辽宁省社会科学一等奖(个人);近期主持有《跨世纪战略发展过程中的中国经济结构研究》、《世纪末的中国经济增长》、《过剩经济:形势与对策》、《重要基础产业的资产重组研究》、《1999:中国中长期发展战略再审视》、《中国国有投资公司在发展与改革过程中的战略定位》、《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战略思路》等重大课题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趋势究竟如何?我认为,中国目前的国民经济正处于良性的较高增长区间运行。在我国,目前至少存在着四大方面长期性的经济增长推动力量。
第一是城市化。我们当前面临的城市规模扩张并非是短期内房地产或者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带动的,而是一个和几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和城市本身的国际化、现代化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过程带动的。这个过程才不过方兴未艾。
第二是全球化趋势下的世界经济重新分工和资本重新配置。近年来,人们热衷讨论的“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这个话题,以及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背后的外资大量流入,在一定意义上所昭示的,正是我国步入稳定参与世界分工和成为全球资源聚集中心这个趋势。
第三是消费结构的升级。2002年,“汽车进家庭”已经明显启动。2003年第二季度的“SARS”疫情并没有挡住后半年的旅游高潮。可以断言,在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下,中国正在步入一个收入需求弹性高涨的阶段。
第四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中国当前的产业结构变化,不仅表现为支持增长的新热点产业正在形成,更重要的是对社会资源占用比重最大的很多重要产业正在大踏步地加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当前,舆论中很多人担心房地产业“过热”。其实这个产业所作的并非仅仅是在盖房子和进行土地开发,更重要的是在把土地、物业以及大量城市资源从计划经济、福利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纳入市场经济运行的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