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黄河:“四库水沙联调”变害为利(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1月04日 08:17 经济日报
  近年来,干旱枯水使黄河几乎成了一条“季节河”。而2003年8月下旬的一场不期而至的“华西秋雨”,使黄河干、支流相继发生了洪水……

  站在2004年首,人们有了更多的思考。请看本报记者的调查报道———

  一场“华西秋雨”,考验防洪体系

  去年上半年,黄河全流域来水量异常偏枯、直逼50年来最低值,流域各大水库都被调用得几近死库容,下游的第8次引黄济津迫在眉睫……

  2003年8月下旬,黄河已度过常年“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正当黄河“汛期无汛”的议论声再次渐起时,一场罕见的“华西秋雨”迅猛而至,并且一直持续了50多天,成为自1981年以来历时时间最长、洪水总量最大的秋汛。在50多天的7次持续降雨过程中,黄河干、支流相继发生了17次洪水,其中渭河发生了首尾相连的6次洪水过程。黄河上许多水文站的日降雨量、洪峰流量、洪水水位都创了历史新高,超过100亿立方米的滚滚洪流通过下游的花园口水文站。

  在渭河下游,从2003年8月25日开始,6次洪峰接踵而至,汹涌的洪水共冲垮干支流堤防9处,造成1276座坝垛出现较大险情。下游河道全部漫滩,249公里堤防全线偎水,最深达3.5米。

  黄河干流去年汛期总水量达到365亿立方米,下游大堤共有27段116公里偎水,在风浪淘刷之下,大部分偎水河段发生渗水、坍塌等险情。2003年9月18日,兰考蔡集控导工程35号坝上首生产堤溃口,造成兰考至东明滩区进水,并使该段数十公里大堤偎水,最大水深6米。截至2003年10月22日,黄河下游控导工程共发生险情268处,有1744道坝、4355坝次遇险。

  面对迅猛的洪水,黄河防讯总指挥部迅速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在综合考虑拦洪、减灾、减淤、洪水资源化等因素后,黄河防总实施了干支流“四库水沙联合调度”。

  担当重任的“四库”,是黄河干流上的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以及位于黄河支流伊河上的陆浑水库、洛河上的故县水库。来自黄河北干流及其最大支流渭河的洪水,分别被“四库”控制。

  2003年8月下旬,一场持续50多天的秋雨,考验了黄河防洪体系。 拦蓄洪水70%,确保滩区安全

  2003年7月29日至30日,黄河中游出现了局部强降雨过程,暴雨集中在晋陕区间北部,形成了当年黄河中游第一场洪水。8月26日至9月6日,黄河全流域的强降雨过程使各条支流相继发生洪水,其中最大支流渭河先后出现两次洪峰。针对2003年黄河中游洪水含沙量不大的特点,黄河防汛总指挥部让三门峡水库空库迎峰,敞开泄水,以水冲沙,以减少潼关河段淤积。考虑到2004年黄河下游供水及引黄济津水资源的安全,提出了以拦蓄洪水、削峰为主的运用方式,提前启用了小浪底水库海拔248米的后汛限水位,尽量拦蓄洪水。陆浑水库自然滞洪,故县水库适当控泄。采取四库联调、兼顾错峰运用的方式,成功地将70%以上黄河洪水拦在库里,滔滔洪水按照正常流量顺利通过了花园口。

  2003年9月5日至6日,晋陕区间的汾河、北洛河、渭河普降大到暴雨,小浪底水库水位达到246.1米,即将到达248米的后汛限水位,距离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限定的库容量仅剩下2.6亿立方米。为确保防洪和小浪底水库安全,同时实现对下游河道冲刷、小浪底水库排沙等目标,黄河防汛总指挥部进行了防洪预泄调度,并实施了较上年更大空间尺度的“调水调沙”试验。

  从2003年9月6日上午9时开始到9月18日下午6时结束,在水沙“对接”过程中,三门峡水库敞泄排洪排沙,为后续洪水腾出库容;小浪底水库前期小水大沙,中期适当调整沙量,后期清水冲刷,保证了库区及下游河道减淤。至9月17日,小浪底水库浑水水层已全部泄完;坝前淤积面积降低至179米左右,保证了小浪底枢纽大坝安全,解决了闸前防淤堵问题,有效恢复了黄河下游河道的过洪能力。

  2003年9月17日至19日渭河流域发生第四次降雨过程,到9月24日6时小浪底库水位达到254.73米。按照2003年小浪底水库防洪运用要求,应严格控制水库蓄水位不能超过255米。为减轻下游防汛抢险的压力,并兼顾减少下游滩区损失,小浪底水库从2003年9月24日8时起进行缓慢拦洪控泄。

  2003年10月4日18时30分,潼关水文站出现汛期以来4270立方米/秒的最大流量。而此时,小浪底水库即将突破经批准的255米的运行水位。由于小浪底大坝为高土石坝结构,按照大坝设计安全规定,水库初次蓄水应在250米—255米、255米—260米之间考验3个月后,方能进一步蓄水。黄河防总办公室迅速组织了由黄河防总、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局、黄委设计院等单位专家组成的大坝安全评估组进驻小浪底,在得出大坝安全的情况下,决定承担适度风险,小浪底水库突破255米运用,化解了第5次洪水带来的压力。

  2003年10月8日至11日,黄河中游发生第6次强降雨过程,根据水文预报,2003年10月中旬黄河中游将产生25亿立方米的洪量。根据水情分析,小浪底水库必将超260米水位运行一段时间。面对愈加严重的防汛形势,黄河防总办公室果断作出决策,再次决定承担一定风险,在确保小浪底大坝安全,水库蓄水不超过265米的前提下,启用了万家寨水库拦蓄黄河干流部分洪水,实施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县五座水库联合调度。进入2003年10月中旬以后,黄河防总对小浪底运用方式再次作出调整:以水库安全为主,兼顾缓解下游抢险救灾紧张局面,三门峡水库提前拦洪,以减轻小浪底水库压力,使小浪底水库水位尽快回落到260米以下。

  “四库水沙联合调度”大大减轻了伊河、洛河下游、伊洛河和黄河下游防洪压力,成功避免了支流伊河、洛河、伊洛河和黄河下游出现大面积漫滩。

  多蓄百亿多立方米水,实现洪水资源化

  “调水调沙”是解决黄河泥沙问题,实现黄河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之一。

  2003年9月5日至6日渭河发生第三次洪水,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得出结论:在不考虑本次洪水的情况下,河道入库总水量达30亿立方米左右。而此时小浪底水位为244.43米,蓄水量53.70亿立方米,距经批准调整后的汛限水位相应蓄水量仅差6.2亿立方米;故县、陆浑水库已达汛限水位。

  水文部门监测的数据还表明,2003年黄河下游的洪水基本上属于清水,而上中游洪水属于高含沙洪水,小浪底在拦蓄洪水的同时造成大量泥沙淤积。小浪底水库已经形成浑水库,浑水层厚约24米,接近发电机组进水口。坝前淤积面高程达到182.8米。在此情况下,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决定在进行防洪预泄调度的同时,利用小浪底水库把中游洪水调控为挟沙量较高的“浑水”,然后再利用伊洛、沁河的清水对“浑水”进行稀释,共同输送泥沙入海。为了同时实现防洪、减淤目标,黄河防总把洪水到达花园口水文站流量调控指标确定为2400立方米/秒,平均含沙量为30公斤/立方米。

  这两个看似简单的数字,却是此次更大空间尺度“调水调沙”试验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

  小浪底水库距离花园口130公里,含有大量沙子的水流排泄到花园口,需要的时间是16到24小时。按小浪底的设计要求,还要尽量把粗沙留在库里,把对下游危害最大的细沙排入大海,多大的水流携带多少沙子必须有一个十分精确的测算;而用来冲沙的伊、洛河清水(含沙量仅为5公斤/立方米),排泄到花园口的时间约为12—16个小时。如何使这两条支流的清水和小浪底水库流出的沙子对接?多大的流速才能使清水将沙子带入大海,又保证不会抬高下游河床,同样必须有精确的测算和调控。

  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借助数字技术,通过对水流速度、持续时间、含沙量、河床状况等进行精密测算,确定只有保持小(浪底)、花(园口)间伊洛河的清水与小浪底水库下泄的大含沙量水流进行水沙“对接”后,在花园口水文站达到2400立方米/秒的流量和30公斤/立方米的平均含沙量,才能同时实现减灾、拦洪、减淤的最好效果。

  从2003年9月6日上午9时开始到9月18日下午6时结束的“对接”过程中,三门峡水库敞泄排洪排沙,为后续洪水腾出库容;小浪底水库前期小水大沙,中期适当调整沙量,后期清水冲刷,保证了库区及下游河道减淤。在近13天的时间内,小浪底水库下泄沙量0.74亿吨,入海泥沙1.2亿吨,小浪底水库进水塔前浑水层完全消失,有效解决了坝前闸门淤堵问题。下游主河槽过流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增幅在100—400立方米每秒。

  更为重要的是,此次调水调沙利用了上游的高含沙洪水,将细沙洪水排出去,从而成功实现了小浪底水库拦粗排细、拦蓄造成下游淤积最为严重的粗沙这一高难度调度目标。同时,避免了多次多股洪水汇合叠加后造成黄河下游大堤因“二级悬河”加剧带来的堤防长期偎水,极大地减轻了防洪压力和下游滩区灾害损失。

  近日,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办公室专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3年9月7日,黄河三门峡站出现洪峰流量3100立方米每秒洪水,2003年9月6日洛河卢氏站1310立方米每秒洪水,伊河东湾站1440立方米每秒洪水,如果没有小浪底、故县、陆浑水库的拦蓄、削峰、错峰,三股洪水将于2003年9月8日在花园口站遭遇后出现6000立方米每秒左右的洪峰。经过四库联合调度后,花园口2003年9月8日日平均流量为2480立方米每秒,削峰率约为57%。

  不仅如此,黄河防汛总指挥部还变洪水灾害为利,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洪水的资源化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入汛以来,黄河防总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使水库多蓄水,使多年来“干渴”不已的水库喝了个够。整个汛期下来,黄河干流8大水库共增蓄水量173亿立方米,其中龙羊峡、刘家峡水库增蓄近90亿立方米,小浪底水库也蓄至允许范围内的最高水位,增蓄了近60亿立方米的水,为2004年春黄河下游用水、引黄济津、确保黄河不断流储备了充足水源。同时,通过“四库联调”,让伊洛河、沁河的清水与小浪底高含沙量的浑水“对接”,将泥沙稀释后冲刷入海,避免了清水的空载和水流能量的浪费,实现排洪、减灾、库区和河道减淤的有机结合,高效利用洪水,最大限度实现了洪水的资源化。

  奔赴抗洪一线
作者:党涤寰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都市生活掌中搜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 订阅新浪新闻随时掌握最新动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身体与身体对话
爱要这样做出来
非常笑话
酷辣笑话过足瘾头
让生活特别有滋味
图片
铃声
·[阿 杜] 坚持到底
·[和 弦] 我愿意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新年贺岁招商有礼!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低成本实现网上创业!
先试后买邮箱送大礼!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西安教育资讯!
出国留学大优惠(鄂)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揭开糖尿病难治愈之迷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