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黄委主任李国英告诉记者,防“秋汛”与防“伏汛”有所不同。防“秋汛”首先必须树立长期抗洪的思想准备,2003年的“秋汛”洪水持续时间将近两个月,从渭河到黄河,从上游到下游,防汛部门和抢险人员个个人困马乏,这个时候的防洪工程和部分偎水大堤又受洪水顶冲和长时间浸泡,最容易出问题,稍有松懈,就可能出现重大险情;其次,由于“秋汛”洪水量大、洪水过程较长,给水库调度与控制运用带来极大难度。通常的“伏汛”洪峰虽然很高,但持续时间不长,经过测算能够对其总水量和后
续洪水有个大致的预估,从而对水库联合调度做出科学的决策。“秋汛”,洪水因历时长,对后续洪水无法做出准确预报,就要求水库调度必须在极其艰难的情形之下做出抉择,在多次洪水之间的调度和库容的分配上做出符合实际的准确判断。第三,同样由于“秋汛”洪水长时间的冲刷,导致河道控道工程普遍出险,程度甚于“伏汛”,如果抢险力量跟不上,将造成洪水直冲大堤的危险局面。
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2003年的黄河“秋汛”告诉人们,黄河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治黄事业,任重道远。
启示之二:黄河防洪工程体系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大黄河治理力度十分紧迫。
黄河下游防洪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堤防基础差,1371公里长的黄河大堤仅有443公里堤顶路面得到硬化,还有493公里黄河大堤没有进行淤背处理;尚有299公里游荡性河段河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小浪底到花园口之间还存在2.7万平方公里无工程控制区;“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下游河道形态使局部防洪形势趋于恶化,这些防洪工程中的薄弱环节,对黄河防洪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快建设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游荡性河道整治十分紧迫。
启示之三:防洪意识,一根永不能松动的弦。
近年来,黄河流域持续干旱,导致黄河下游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严峻的缺水局面;国家大幅度增加黄河防汛投入,小浪底水库投入运行,使黄河整体防洪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沿黄的一些干部、群众就很容易产生消极麻痹思想,放松黄河防汛工作。
启示之四:强化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数字防汛”体系至关重要。2003年“秋汛”,正是数字模型预报、调度耦合系统、卫星遥感系统、雷达云图跟踪、雨情测报等数字化手段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防洪调度的科学性,使得黄河防总能够在防洪过程中科学决策。
启示之五:如何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治黄事业中一个重大课题。
由于历史原因,河南、山东黄河滩区现居住人口超过180万,自1958年起,滩区居民开始修建生产堤,正常的行洪区开始受到人为影响。近年来,“槽高于滩,滩高于背河地面”的“二级悬河”局面更是日趋严重。
维持河流的健康生命水量减少,输沙用水被挤占,河道淤积是造成洪水漫滩成灾的根本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沿黄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用水量猛增,黄河供水压力越来越大,用于维持河道冲淤平衡的基本水量被挤占殆尽,造成黄河河道淤积严重,河槽萎缩加剧,漫滩流量急剧减少。
黄河流域因其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人与水争地、人与生态争水的矛盾日趋尖锐。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治黄的关键所在。黄河流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在防洪上,既要治水又要规范人类自身的活动,既要防洪又要给洪水以出路;在用水上,实行量水而行的发展战略,统筹考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需要,特别是要把生态用水提到重要议程,留够留足维持黄河下游河道生命的水资源量,防止水资源枯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者: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