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第一次总体布局
从区域上看,中国经济再没有了沉静的角落,经济增长的三个梯队渐次铺开
2003年岁末,随着第一批100个总值600余亿元人民币的国家级项目被摆放于中国东北的版图,一个声势浩大的振兴老工业区的计划,被实实在在纳入中国经济总体战略布局中。
自此,从区域上看,中国经济再没有了沉静的角落。
此前一个多月,10月14日,十六届三中全会将公众揣度已久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盘托出。这份11700多字的文件在谈到“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时有这样一段文字:中央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有条件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纵观全局,中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带”,作为被鼓励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大城市群落,形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梯队;以辽宁、吉林、黑龙江东三省为龙头,作为被重新振兴的中国老工业基地,形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二梯队;近年来被积极推进的中西部大开发,则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梯队。
不仅是国内经济。伴随着中国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逐渐显形,以及中国能源战略向海外延伸,中国的海内外经济正在融为一个整体,其中每一个点都将成为一张大棋盘上的一颗子粒,而每颗棋子的每一次进退腾挪,都将是整体战局综合权衡的结果,其背后有着远比以往更加深刻的内涵。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第一次,也是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时的重要特征;更是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简称‘五个统筹’)”的具体体现。
2003年,中国经济社会在新的目标、新的任务、新的思路和新的战略布局已经基本明确的前提下,新一轮更为深刻的变革已经拉开了序幕,这一变革的步伐,必将在2004年显露出更加清晰的节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