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改革:迫使政府职能转变
按2004年改革步伐,新的预算科目体系将被用于下半年开始起草的“2005年部门预算方案”中
这一年,财政部的一些官员经常听到新任财长金人庆的多次告诫:财政部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财政部,不是财政部自己的财政部,所以,要做好财政工作不能就财政论财政。
此言从表面看,与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体系自是并无二致,但细细品味,金人庆言语间更明显地流露出“摒弃部门利益之争,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的内涵。财政界人士向记者谈及,他们对此言看得很重——这实际上预示着一次财政理念和行为的重大转变。
困扰中国大半年的SARS疫情,以及仅从新闻媒体报道便可明显感到高于往年的各种自然灾害,“危机救助”曾使2003年中央和很多省市地方财政疲于应对。也正在这样的考验中,中央财政发挥保障和调控功能,相继采用财政投入、税收减免、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调整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等一系列财政政策组合效果得到实战检验,改革也与之并行。
中国当前的财政改革无外乎两条线──财政支出体制和财政收入体制。其中,财政支出体制改革的核心正是所谓“预算制度”变革,同时附之以“政府采购招标”等方式的转变;而财政收入方面变革,其核心体现为税收制度的改革。
时至2004年年初,部门预算制已在所有中央单位实行。所谓“部门预算”,即中央财政根据中央政府对各职能部门的要求,对他们完成职能给予一种财力确认和支出。因此,部门预算所体现的,正是对各政府部门职能和行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约束,是迫使政府职能转变的物质手段。
“有了预算更要细化预算。”中国社科院一位财政问题专家指出,目前中国的部门预算还没有细化,还不是真正意义的部门预算;也就是说,目前的部门预算改革与国库单一账户改革进展还不协调,“主要原因就是预算没有细化”。国家审计署官员也同时指出,没有细化的部门预算,同样给“审计监督预算”带来困难。
一位财政官员用市民百姓语言对“细化预算”做出解释,就是使用财政资金时,做到“买醋的钱就不能打酱油”,国库可进行实时监控。他透露,细化预算的工作在逐步推进,财政部对预算科目体系进行改革的方案已基本成型,最迟将在2004年6月前完成。按这一计划,新的预算科目体系将被用于2004年下半年着手起草的“2005年部门预算方案”之中。新预算科目体系基本上可以明确反映政府的活动,而目前的科目体系职能还交叉于各个部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既看不出完整的概念,也梳理不清政府究竟做了哪些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