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5月开始,中国出手打击国外企业在中国进行倾销的速度明显加快
本报记者刘仁慧
今年5月,美国企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提交了对中国和马来西亚彩电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申请。当时,我到一家律师事务所采访有关中国企业如何应诉反倾销官司
的问题。当稿子写出来后,我却发现与几年前在上学时做的课堂笔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几年前上学时,教国际经济的教授花了好几个课时的时间,不厌其烦地给我们介绍中国企业在国外遭受反倾销调查的来龙去脉、历史上的种种案例、背后的政治因素以及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等。而对于怎样打击国外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倾销问题只字未提。
这也难怪,自1979年中国出口糖精及盐类首次遭受欧共体反倾销以来,到目前为止,国外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立案已近500起。1996年至今,中国已连续7年成为世界反倾销头号目标国。但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直到1997年12月才从新闻纸开始,对进口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截止到2003年4月,中国发起的针对进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总共只有21起。这就好比别人出拳打了我们25次,我们才回手一次。
而从今年5月开始,中国出手打击国外企业在中国进行倾销的速度明显加快:商务部除了对进口冷轧板卷、进口丁苯橡胶、进口邻苯二甲酸酐、进口邻苯二酚、进口铜版纸、进口己内酰胺和进口丙烯酸酯7种商品做出反倾销终裁决定外,还对进口乙醇胺、进口三氯甲烷、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进口锦纶6.66长丝产品和进口氯丁橡胶5种产品进行了反倾销立案调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海关管理系何晓兵教授告诉记者,随着中国入世后关税下调、进口商品增加,国内企业与进口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中国企业利用反倾销武器保障自己在国内市场利益的冲动自然会越来越强烈。2003年只是中国反倾销战斗的一个序幕,将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入到这个阵营中来。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与国外对我国发动的反倾销立案调查相比,中国企业出手抗击倾销的频率还是低得多。
何晓兵教授认为,中国企业要取得指控进口国有倾销行为的胜利,关键因素之一是联合起来,根据《1994年反倾销守则》要求,代表进口国国内产业的人必须得到国内产业中一定数量生产商的支持。这些生产商生产的被控倾销货物的相似货物的产量之和应达到对申诉发表意见(无论支持或反对)的生产者的总产量50%以上。同时,《1994年反倾销守则》规定,只有支持申诉的生产商生产相似货物的集体产量达到进口国国内产业的总产量的25%,才能进行反倾销调查。
刘仁慧2003年主要作品:
《间谍科技背后的神秘CEO-贝斯特》《梁伯强指甲钳剪出亿元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