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产业”老大明珠星的冠军心路
邓地
行业背景“康巴丝”落下,“明珠星”升起
目前,中国是世界中低档钟表最大的生产国。全国钟表行业的从业企业仅中国钟表网的注册会员就有约900家。不过,其中专门生产石英钟(包括机芯)的企业并不多,因为和手表比起来,钟只是个“平民产业”。
关于这个行业,年纪稍长的人们也许都还记得,从1985年的春节晚会开始连续8年,每年零点钟声敲响之际,都会有一个叫“康巴丝”的石英钟企业“为您准确报时”。这是中国石英钟行业第一个--可能也是最后一个--如此张扬的品牌。因为从那以后,这个行业的核心技术在中国,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一直没有新的突破,而进入这个市场的厂商和品牌都在飞速地增加,于是利润很快趋于平均。而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家庭收入的增长,消费结构也迅速变化,平均零售价只有几十元的石英钟很快成了极普通的日常消费品或者装饰品,很难形成新的品牌溢价。换句话说,再好的钟,老百姓也已经记不住它的牌子了。
“康巴丝”后来的故事清晰地烙有那个年代许多风光一时的企业共有的历史印记。在这个品牌最红火的时候,它的生产厂家济南钟表厂认为“光这个牌子至少也能吃10年”。飘飘然的人们天真地以为它会在市场上永久风光下去,以至于这个企业对于创新的怠慢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到1993年,公司的当家产品仍然是10年前研制的3083型石英钟,这年公司亏损2021万元。而就在上一年的10月,一家从小作坊里捣腾出来的、只有十几个人的小公司悄无声息地在广州番禺开业了。这家公司叫做“明珠星”--10年后全球最大的石英钟生产企业。
-冠军手势
“作手”刘锦成
“我当初并没有想过要办厂的。”今年38岁的刘锦城说。
14年前,刘锦成从国营单位下海以后尝试过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做礼品钟的生意。生意很不错,但苦恼的是,当时和他合作的一家香港公司总是交不了货。“有一次我接到一个5000只钟的订单,可香港人说他们时间太紧做不到,害得我眼睁睁地损失了差不多10万元钱。”他说,“后来我就想,既然这个钱这么好赚,我干嘛不自己来做呢?”就因为对这10万元钱的心有不甘,刘锦成在广州番禺开办了一个小小的石英钟厂。到现在,他的明珠星集团年销售额已经达到将近3800万美元(约3.1亿元人民币),年产石英钟4500万只,成为全球最大的石英钟生产企业,也是中国内地最大的钟表企业,国内排名第二的公司产值与它相差一倍以上。
从理论上讲,刘锦成当初误打误撞闯入的这个行业并不太适合产生大的企业。第一,行业总的市场容量增长缓慢甚至保持静止,刘的说法是“十年之内都没有变化”。第二,行业的平均毛利率在20%至25%之间,即使在制造业当中比起来也是相对单薄的。像明珠星这样的冠军企业与小企业相比毛利率相差也不过几个百分点,规模经济并不明显。所以刘锦成也从未想过要吃掉那些相对弱小的同行。“这个行业你即使是排到一百名也还能生存。”他说。第三,消费者对于这类廉价的耐用消费品很少有品牌意识。“他(她)觉得反正就是几十百把元钱的东西,样子讨人喜欢就买一个,什么牌子并不重要。”刘锦成很清楚这一点。
然而,就在这样一个似乎缺乏生气的市场当中,明珠星从它诞生的那一年开始,一直保持着约25%~100%的增长率,划出了一条昂扬但并不险峻的成长轨迹(见图表1)。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不到20%,应收、应付账款正好保持平衡,十年来的烂账加起来不到100万元。之所以能有这样稳健得近乎唯美的业绩,“操盘手”刘锦成定下的企业战略至关重要。
首先是创新--置身于一个传统得有些麻木的行业里面,刘锦成却把创新作为他冠军之路最重要的心得。“如果要我用一个词来概括明珠星的经验,那就是创新。”他说,“虽然石英钟的核心技术几十年都没有突破,但是外观你可以创新啊,功能你也可以创新啊。”
明珠星每年推出的新款石英钟都在100款以上,每年的研发费用超过700万元,曾经成功开发出单走时、单段BB声响闹、鸟鸣响闹、卡通控声等高技术含量的机芯。“什么小黑钟、玻璃钟、彩灯钟、温湿度钟……都是我们最先设计出来的,从来不抄人家的。倒是现在,全世界都在抄我的钟。”说到这里,刘锦成挺乐呵,因为觉得自己在领导世界潮流。
第二条心得是专业化。整个全球钟表行业的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钟只占其中十分之一不到,而台钟(也就是闹钟)这个品类又只占制钟业的一小部分,应该说是个典型的尼基(niche)市场。但是,明珠星在创办六七年之后,甚至公司的产值都已经过亿了,仍然专注于这一亩三分地,直到最近几年才涉入木钟、LCD计时器、原子钟等领域。因为这份专注,明珠星的石英钟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在全球市场也占到了3%以上的份额。
还有一点就是价格与品牌策略。1998年刘锦成到浙江义乌和同行们交流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有的人老是强调自己的产品是名牌,非得要卖得贵一些,有的还贵得离谱。但是产品价格不是由厂家决定的,也不是由哪个人的意志决定的,要市场上卖得出,有人接受才行。”因为深刻认识到这个行业难以形成品牌溢价,所以刘锦成从不打广告,即使做了“老大”也一直保持着相对低调的价位。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位年轻的创业者不珍惜自己的品牌。和珠三角许多外向型制造业企业不同的是,明珠星虽然80%以上的销售额依赖出口市场,但70%的钟打的都是自己的品牌。刘锦成说,“对于世界各地的代理商我都有一个硬性的条件--必须贴我的牌子。我希望全世界都知道我的钟,但不是通过做广告,而是通过开拓渠道和卖产品积累起来的口碑。”
和许多其他隐形冠军公司相似的是,明珠星的营销渠道和营销手段都是非常简练的,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全部依靠代理商。相比之下,刘锦成更加引以为豪的是自己的内部管理,尤其是对人才的管理。“中国做这一行的最优秀的人才都在我这里。”刘锦成毫不谦虚地说,“他们有的来自老的国营企业或者研究所,也有不少是在外资企业经过许多历练的管理和技术骨干,还有的是我们自己培养的。老实说,现在哪家公司想要大规模地进入这个行业都很困难,因为这一行的人才太少了,中国大学里的这个专业都已经绝迹了。‘天下英雄尽在我觳中’,他们挖都挖不走。”
明珠星集团下属子公司爱时达的负责人左民就是被刘锦成三年前从顺德一家外企挖来的。这位40来岁的北方汉子名片上印的头衔是“厂长”,但他显然不大乐意记者把他的角色界定为“抓生产的”。“我什么都得管:生产、技术、经营……新产品的开发是刘总和我们一起商量决策的,甚至销售渠道也需要我们自己去开拓。”左民说。实际上,爱时达和集团底下其他诸如明珠星、碧菲娅这些子公司一样,都有相对独立的目标市场,比如明珠星做台钟,爱时达专做机芯和礼品钟,碧菲娅主要做木钟。左民坦白地说,自己之所以愿意留在这里是因为有这样一个独当一面的舞台,再加上“刘总人性化的管理”。
不过,刘锦成毫不讳言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没有打算让员工持股,“股份并不是唯一的激励手段。”他说,“我们有其他很多奇招、怪招,让大家觉得在这里干很有劲儿。”利润承包制就是奇招之一。刘锦成每年都要和左民这样的子公司负责人定下一个利润指标,“年终时超过的部分大家对半分,去年就分了200多万出去。”至于基层管理,刘锦成也总是鼓励大家出点新花样:“比如我们有一个车间是没有线长的,大家轮流做,每个人做一天。结果热情都很高。”
对于将来,刘锦成一方面强调,自己“会一辈子钟爱这个行业,也决不会放弃这个行业”。因为他认为这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行业,非常适合中国公司,而且“将来可以到国外去经营”。
但另一方面,刘也明确表示自己不会一辈子只做石英钟,“我的计划是,5年以后整个集团能做到8个亿,但钟表只占6个亿。钟表将来肯定只是我事业的一部分。相比之下,我更热爱的是事业本身,而不是某个特定产品。”在他的企业手册上,有两句仿佛禅宗偈语般的格言:“从细小事成就大成绩,个个都是作手;以天下利回报天下人,经营无非过程。”
-冠军面相
印象:
刘锦成个头挺魁梧说话很快风风火火不过或许是因为年轻偶尔你能感觉到他有些许的腼腆。只有这一点不太像一个10年之间把公司做到3个亿的成功者。
采访的过程中,他接了个电话。用半咸半淡的白话告诉对方要代表当地的企业家协会捐些钱救治非典,电话一放下就嘱咐他的助手马上把钱送过去。钱不多,但他觉得这事满重要。
10年创业,他坦承没受过什么大的挫折。他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到电视剧的镜头里冒出明珠星的钟。“这个也是我的,那个也是我的。多有成就感。”他笑得像个孩子。简历:
1963年生于湖北监利。
198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分在广州万宝电器进出口公司从事外贸业务一年。
1989年辞职下海,与朋友合伙创业。
1992年成立明珠星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