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不断改进和完善宏观经济调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1月02日 08:05 经济日报

  我国现在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时期。如何根据新的形势不断改进和完善宏观调控,对于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促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政府实行的适度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市场。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完善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时期,如何根据新的形势不断改进和完善宏观调控,对于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促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深层次考察,阻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缺陷所引起的经济发展内在活力不足,其主要表现就是经济管理体制、产权制度改革滞后,使国有企业缺乏持续的激励机制、合理的监督机制、完善的约束机制,市场在资源配置、结构变革和增长方式改变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无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因为持续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强化了政府的行政控制和国有部门的垄断地位,削弱了各种经济主体的平等竞争,不利于民营经济活力的充分发挥,使国民经济面临风险隐患。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已经有所显露,所以应当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发展经济的职能在于推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真正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实现自主性增长。为此,要尽量弱化政府配置资源的权力,取消一切不合理的行政审批,并根据新的职能定位,精简政府机构,健全法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除了涉及国家安全、资源垄断、提供重要公共产品的行业,以及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外,国有资本应逐步从适合商业经营的领域中退出,让民营资本享受“国民待遇”,允许其拓宽经营领域,并在投资、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各个方面消除对民营企业的歧视,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还比较低,并且取得的技术进步大多来自于引进国外技术。从长远看,国民经济增长必须建立在较高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的水平上,只有这样,经济发展才具有较强的后劲。因此,宏观调控政策应当既兼顾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扶持,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入,支持企业的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知识水平和人力资本层次,完善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国民经济自主创新的底蕴,推动国民经济实现产业升级。

  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服务对生产要素的配置起着核心的作用。一个市场化的金融体制应当具有四个主要功能:资源配置、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结构。为了建立稳健、安全的金融体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一方面要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信息披露,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另一方面要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督约束机制和利率、汇率的市场形成机制,允许民间银行的适度发展。

  适时推进税制改革

  按照宏观经济理论,支出政策是扩张性的,税收政策是紧缩性的。从1997年开始,我国税收每年的增长幅度都在1000亿元以上。为了减轻税收快速增长所产生的紧缩影响,可以考虑实施以促进经济增长为导向的税制改革,取消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增值税、屠宰税等税种,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力度,大力推进农村费改税。此外,对于财政政策必须支持的投资项目,应当依靠每年的税收增量来合理安排,以遏制国债规模的快速增长,减少财政风险。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作为“大陆型”经济,旺盛的内需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九五”期间的需求不足除了受城乡居民习惯于保守性消费和预后性消费影响之外,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也是重要原因。因此,今后的宏观调控应注意进一步充实社会保障账户,继续增加下岗人员、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等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同时,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宽农村居民的非农业收入渠道。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作者:熊连庆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都市生活掌中搜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 订阅新浪新闻随时掌握最新动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身体与身体对话
爱要这样做出来
非常笑话
酷辣笑话过足瘾头
让生活特别有滋味
图片
铃声
·[阿 杜] 坚持到底
·[和 弦] 我愿意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新年贺岁招商有礼!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低成本实现网上创业!
先试后买邮箱送大礼!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西安教育资讯!
出国留学大优惠(鄂)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揭开糖尿病难治愈之迷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