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啤酒业,华润啤酒算是一匹黑马,1994年才涉足啤酒业的华润啤酒集团从收购沈阳雪花啤酒开始,在短短的几年时间迅速扩张,成为中国几大啤酒巨头之一,从合资购并到投资改造,已先后有29家啤酒企业以全资或合资的形式加入到华润啤酒,拥有26个地方性品牌。
近期有消息称,华润啤酒将投巨资在全国大力推广其全国品牌雪花啤酒,业内有人称
华润啤酒与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可能正式开战。如此,啤酒业的山雨欲来,则又放在华润啤酒这个“麻烦制造者”身上了。不与燕京打硬仗
新京报:华润啤酒2004年全国推广雪花,准备投入多少,你们在北京投多大量?华润啤酒有个特点,在区域内一定要争第一,很多地方品牌都被你们压下去了,在京津市场,这是否也会重演?
王群:我们将有华润啤酒工厂的区域,称为“红区”,很早就推广雪花,现正在逐步打开福建、广州、上海市场。北京是个很大的市场,年70万吨的消费量。要在北京站住脚,最起码需要建一个10万吨的中型啤酒厂,目前我们还没有这个能力。这是我们不做北京的主要原因。
另外,我们也确实不想与燕京正面冲突,现在雪花在北京的投放量很少,只有几千吨,并且只在酒店推广。这也是要避开燕京的锋芒。雪花在北京取代燕京?我看不可能,至少二三十年内很难达到。
新京报:既是整合,肯定少不了冲突与竞争,青啤与燕京,迟早会正面冲突的,你预计这场战争会在什么时候,最可能在哪个地带发生?
王群:冲突是难免的,任何地方都可能有碰撞。实际上,不在北京也可能在别的地方发生。不光是大品牌之间,与地方小品牌也在竞争。在品牌上我们有一个组合策略,当对方以低价竞争时,我们可能会拿小一些的竞争性品牌去打仗,保留中长期品牌的实力,“牺牲连长保军长”。
新京报:燕京啤酒是国内具有规模和品牌优势的啤酒巨人,被评为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其品牌评估价值高达55.29亿元,雪花相比弱了很多,你们打算如何避开自己这个短项?
王群:我们没做品牌价值评估。但我们对雪花啤酒一直在做品牌追踪,做每一个区域产销调查,加大了品牌建设与维护的力度。
从前年开始,我们在全国推广雪花品牌,我们推广的时间很短,这是我们的弱势,也是我们的最大问题。另外,我们的全国布局也尚未完成,这需要一个过程。应该说一切都是在按计划进行,并没有很多惊喜。我对这个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蓝剑反收购是造谣
新京报:不久前,四川华润啤酒蓝剑啤酒有限责任公司有人在当地媒体登报,澄清蓝剑与华润啤酒是合作而不是收购关系,并且有传闻说,蓝剑反收购自己股权,实现控股地位。蓝剑想“独大”是否真有其事?蓝剑现在占华润啤酒产量近1/3,如果真有反心,你们将如何对待?
王群:这是有人在造谣。2001年我们收购蓝剑时,本来与南非SAB国际酿酒集团是一家人,谈判中,蓝剑方提出华润啤酒、蓝剑、SAB三方各自独立占股,蓝剑集团占38%,华润啤酒持有华润啤酒蓝剑31.62%的股份,南非SAB占30.38%的股份。华润啤酒与SAB共占有62%的股份。这个结构使得蓝剑股份在三者中相对较大。
当时,我们为了表示合作的诚意,同意这样做,没想到后来有人拿我们的好心做文章,掀起波澜。我们与SAB本是一家,在华润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华润啤酒占股51%,SAB占49%。在华润啤酒蓝剑公司,华润啤酒绝对控股。
新京报:SAB去年参股哈尔滨啤酒,有人说,这是SAB要利用哈啤牵制华润啤酒,你怎么看待SAB脚踩两只船?
王群:SAB是我的老板之一,是华润啤酒两大股东之一。SAB与华润啤酒创业合作之初,就有协议,SAB在中国不能单独做啤酒。与蓝剑公司合资中,我们的约定只在四川省内,并没有限制蓝剑与别的地方公司合作。
新京报:你怎么看待外资第二轮进入潮?
王群:第一轮外资有些已经退出来了,像我们天津一家公司就是收购外资厂。外资这一轮的表现如何,我认为至少需再看三五年,才看得出结果。总之,外资带进来外部力量,对市场格局会有很大影响。华润啤酒不是中国摩根
新京报:有人说,华润啤酒没做过酒,现在只是凭资本做到行业前三名,华润啤酒是中国的摩根,并且断言华润啤酒凭资本布局肯定做不长久,华润啤酒迟早会垮,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王群:做酒光有钱是不够的,实际上,华润啤酒不是投钱最多的。从本土的青啤、燕京,到外资的AB公司、英特布鲁公司,都是中国啤酒业最早的整合者之一。青岛啤酒先后在国内A股、香港H股两地上市,共筹资49亿。燕京啤酒1997年深交所上市,共筹资38亿。10多家外资啤酒商,在中国投入100亿元,获385万吨产能。
而华润啤酒两大股东(华润啤酒创业和SAB),这些年实际投入为40亿元,与其他公司投入差不多,但现在产能已达400万吨,这只能说明,华润啤酒并购战略与整合市场的成功。
从市盈率层面来讲,目前公开的数字显示,上海、深圳市盈率一般是香港的2到4倍,这也就是说,在国内上市的企业,拥有比香港华润啤酒创业更强的融资能力。我们也没有享受到更优惠的待遇。做啤酒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华润啤酒并不是仅凭资本做到今天这个地步。
新京报:去年上半年,香港华润啤酒创业上半年报,华润啤酒业绩下滑比较厉害,两大股东作为上市公司,他们对你的经营有没发出警告?啤酒业在华润啤酒集团处于一个什么地位?
王群:去年初,我们花了很多钱做市场推广,电视广告支出很大,但效果不明显。另外去年非典对业绩影响也很大,下半年情况就有很大的好转。
我们只达到香港股东要求的一半,做酒需要一个过程。中国啤酒业现在是过度竞争,整个行业处于微利状态,企业很难跳出这个大势。只有等整合完成后,这个局面才会有改观,这需要一个过程。
现在中国啤酒行业的格局有一个三足鼎立概念的出现,大家好像比较接受这个概念,实际上我们看是离三足鼎立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我们看应该是中国的啤酒行业是从春秋到战国这么一个过渡,未来的五到十年当中,如果中国有十家左右的啤酒公司,每家公司在100万吨以上,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中国啤酒的集中率比较低,目前你要想做第一并不太难。但如果能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当中,你一直保持第一,可能是比较难的事情。
华润啤酒追求的是一个长远的目标,我们实际上并不刻意一定要排名第几,我们希望在最好的啤酒行业里面要有华润啤酒。啤酒占华润集团的业务很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本报记者危剑侠(来源: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