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业辉
国有资产改革给民营企业带来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但参与改革的过程同样面临挑战,应当选择什么样的行业进入?怎样正确地理解好相关政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如何规避风险等?都是民营企业参与国资重组中应当考虑的现实问题。
阻力仍然存在,问题不少
在“中国民营企业参与国资重组高峰论坛”上,有关专家指出,出售企业或者是国有产权,不像在商店里边买牙膏和脸盆,是一个很复杂的交易过程,涉及价格如何评估、职工如何安置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向外转让一些国有股权,但有的效果并不很理想。一方面在国有产权交易中,谁是交易主体这一问题现在还没有完全到位,目前,国资委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将来应该是国有产权交易的一个主体,但也还没有完全到位。
另外国有产权交易在中国比较敏感,大家都非常小心,但这方面缺乏相应的法规或法规不完善,所以出现第1次交易是这样,第2次交易又是另外一个程序的做法,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很多的障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所长陈小洪指出,除了政策方针认识上的障碍外,具体的操作层面也存在不少问题。某些地方的改制是由市长市委书记主持,有的由于急于推进改革,甚至将国资改革当成政绩,一旦变成类似“运动”的方式来推进,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购并融资的问题也没有解决,有时候企业价格定得比较低,收购者综合条件也不错,但是他没有钱或钱不够,这些问题都没有很好解决。
过去限制性的东西比较多,包括一些行业的准入、历史问题的处理、无形资产评估、债务的处理等,诸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在实践中探讨。
还有一些技术性的问题,也不一定解决得很好。如购并的战略、购并的流程、具体的操作等。
行业选择要有一双慧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指出,民营企业参与国资重组诱惑太多,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个也想搞,那个也想搞,这就面临行业选择的问题,选择不对,对民营企业来说可能就是一个陷阱。每个行业都有机会,民营企业需要有一双慧眼。
张文魁说,没有必要专门挑选一些自然垄断性行业,传统行业也照样赚钱,垄断行业也照样有风险,有些风险不是企业家所能控制的,比如水、电、油的价格等等。
民营企业参与国资重组一定要有战略思想,想搞什么行业,能搞什么行业,要有整体战略思想,不是谁说有什么企业要卖,就跑过去看看,然后一拍脑袋盲目决策。哪些行业处于高速成长期,哪些行业正在进入高速成长期,哪些行业已经快要走出快速成长期,哪些是平稳发展期或者衰退期,要有详细的行业分析和战略选择预案。
张文魁认为,民营企业应选择行业成长性比较好、利润比较丰厚的行业进入。成长性比较好,就是指这个行业地盘很多,蛋糕本身在增大,分块很容易。处于高速发展期,或者正在进入高速发展期的行业,发展机会更多,比如中国的汽车行业,肯定是正在进入高速成长期,而且利润率也很丰厚,但进入这样的行业同样也有风险。
民营企业在参与国资重组中应避免陷阱
张文魁说,民营企业重组国有企业的大餐好吃、丰盛,但是没有铁齿铜牙就不好消化。他指出,民营企业参与国资重组应该避免一些陷阱。
首先应注意国有资产是“不干净的资产”,一定要把这个资产擦干净才可以进来。我国国有企业是很特殊的企业,国企职工的个人身份是计划经济时给定的身份,民营企业收购前一定要转换身份,不转换身份,人力资源就没有办法进行市场化配置,你想裁人,人家说我是国企职工,不能够裁。另外还有职工养老金不实、离退休职工医疗费报销、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等问题都应事先谈判好,隐性债务不袪除就盲目进入,以后要头疼死。
其次要注意政府的政策多变,特别是归置性很强的产业和行业,更加面临政策多变的风险。很多民营企业想并购归置性很强的行业,如水、电、气等自然垄断性行业,认为闭着眼睛睡觉都可以赚钱,但这些行业的归置性比较强,政府要干预价格、要管服务,这就可能面临政策多变。
三是资产如何定价,以及如何避开国有资产流失这个紧箍咒。资产定价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客观标准,不可避免有一定主观性,比如东风与日产合资谈判时,自己评估是200亿元,日产评估是100亿元,最后90亿元达成协议。一旦被扣上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政府就可能把你的合同撕毁,所以要避免陷入这个陷阱。
四是要注意其他强势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抵触。很多国有企业在资产形成过程中有不少人做出过贡献,要现实考虑其利益,消除抵触,国外是给金降落伞,我主张杯酒释兵权,张文魁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