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然,到世通,最后到全球“五大”之一的安达信,过去几年美国证券业丑闻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做假账上。而今年则从对冲基金,到证交所,再到共同基金,“打黑”目标开始向“外围”扩展。
在2002年就开始陆续暴露出的美国对冲基金欺诈丑闻,到今年5月出现了一个小“高潮”,涉案金额之大令人瞠目,由此引发出行业规则老化等一系列问题。对冲基金管理的资金
总额已从1990年的大约500亿美元上升到目前的6000亿美元,而应用于对冲基金交易的相关法律是1940年出台的《投资建议人法案》,在很大程度上已不适应当今市场监管的需要。随着对冲基金欺诈丑闻的频频曝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美国证交所将对该法案进行修改并强制推行登记注册制度。
由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方式本身就存在缺陷,自今年4月以来不断有投资者投诉专业经纪人通过“抢先交易”以权谋私。目前纽约证交所大多数交易依然靠场内经纪人交割完成。由于集中掌握股票的走势,越来越多的专业经纪人利用这些信息先行买卖,导致普通投资者无法按最优的股票价格成交。专业经纪人的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公正性、公平性和公开性,纽约证交所被迫开始内部调查,由此引起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严重关注,并宣布开始对“抢先交易”问题进行独立调查。美国规模最大的政府养老金计划加利福尼亚政府雇员退休金基金会12月16日宣布,已就“抢先交易”问题控告纽约证券交易所和7家专营商欺诈。
而纽约证交所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格拉索的巨额年薪和退休金一事曝光后,责难之声不绝,9月17日在舆论压力下被迫辞职。面对有关内部管理规则方面的指责,纽约证交所先后于6月和10月公布改革方案以加强透明度和公正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12月17日宣布,将对纽约证交所进行彻底改革,而最新进展就是纽交所的两个顶级职位已经拆分。
2003年美国证券业最轰动事件还是自9月开始的共同基金丑闻调查,而且至今没有平息的迹象。据美国《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等多家媒体9月5日报道,证交会要求众多共同基金管理公司在9月15日之前提供其市场交易的详细情况。据《商业周刊》报道,证交会的调查涉及占据市场份额90%的88家基金管理公司。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40多名共同基金高级管理人员被迫离职。美证交会的调查报告指出,这些共同基金管理公司的经纪公司主要通过延迟交易、择期交易、有选择披露信息等不当手段获利,使中小投资者遭受损失,其中有半数受调查公司存在择期交易问题。
据《商业周刊》、《亚洲华尔街日报》等媒体报道,美国普特南、联合资本、摩根斯坦利、贝尔·斯第恩斯等公司因涉嫌共同基金违规操作先后受到证交会的调查。在此之前,美林、花旗、美洲银行等已经对公司原相关经纪人处以罚金。另据《纽约时报》报道,联合资本管理公司已经同意向美证交会交纳罚金,金额高达创纪录的2.5亿美元。
针对导致丑闻频发的制度漏洞,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12月3日全票通过了新的共同基金业监管规则,行政、立法、司法和行业协会也纷纷介入对共同基金的监管。
纵观2003年美国金融业出现的一系列丑闻,主角已从前两年的上市公司转换为衍生金融工具、金融中介机构和提供交易平台的证交所。在这中间,部分经纪公司和经纪人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令人感叹的是,普通美国人对证券投资知识的一知半解也助长了经纪公司违规操作的气焰。据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所做的一项调查,近半数美国投资者错误地认为,在股票市场遭受损失会得到保险机构的赔偿,70%的投资者没有意识到投资股市的边际风险。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秋季的一次演讲中呼吁,提高美国投资者的金融教育水平是与丑闻斗争的当务之急。作者:高云岗 徐蓉蓉作者单位:经济参考报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发布日期:2003-12-30星 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