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审委变革和保荐制度变革 再造股市价值链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2月30日 07:24 深圳商报 | ||
现在,我们似乎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中国股市在2003年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尽管全流通问题依旧悬而未决,但是,日趋白热化的讨论表明,我们已经沿着正确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此外,与此同步进行的一系列股市制度变革,则为中国股市价值链条的再造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可能。 与作为投机范本的庄股的相继崩溃相对应,由“蓝筹概念”所涵盖的价值投资理念的 中国股市事实上还有另一个称谓,就是“提款机”。这个称谓典型地概括了中国股市的价值缺失。价值缺失的根由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则在于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被称为股市基石。这个基石除了凸显出上市公司是股市不可或缺的市场主体外,还凸显了上市公司在股市中的价值基础作用———它是股市价值链条的中枢,舍此,股市价值链条任何形态的构成都是不可想象的。而“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亏损”的股市谣曲,则再恰当不过地描绘出在中国股市中上市公司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因而,在中国股市价值链条再造过程中,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应该也肯定是,倾力打磨上市公司这块股市价值基石。 也正是因为立足于此,发审委变革和保荐人制度的出台受到了人们的强烈关注并被寄予厚望。这两项制度变革及创新,试图从上市公司这个源头封堵中国股市的价值黑洞,从而实现中国股市价值链条的再造。虽然制度刚刚确立,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必将遭遇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困扰和掣肘,但是,IPO新政既开始,结果当可预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的大规模展开,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必将形成一个新的热潮。国资委有关官员此前在涉及股市的讲话中对此已多次做过明确表述。在这种背景下,发审委变革和保荐人制度的相继出台,于再造中国股市价值链条而言,意味尤多。(亚杰) 作者:亚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