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我们呼吁改革MBA考试制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2月29日 11:20 中国经营报

  岁末年初,《商学院》分别采访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朱善利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张国华。回顾2003年,展望2004年,英雄所见略同,特将双方对话内容归纳、整理以飨读者,是为“虚拟”圆桌对话。———编者

  “我们呼吁改革MBA考试制度”

  主持人:周璐

  嘉宾:朱善利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

  张国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

  主持人:感谢两位光临《商学院》“虚拟圆桌对话”。先问一个有广告“嫌疑”的问题:北大光华和中欧明年的招生计划是多少?

  朱善利:明年我们EMBA的招生计划是300人,MBA全国联考部分即秋季入学班计划招生320人,春季入学班计划招220人(有学位没有学历),其中深圳招100人,北京招120人。我们近几年办院的指导思想是“控制规模,提高质量,塑造品牌,信誉第一”。

  张国华:中欧目前主要对外招生的项目包括MBA、EMBA和短期课程EDP。其中MBA是中欧的旗舰项目,2004年招生规模还是124人,但要求国际学生比例达20%,其中50%来自北美、欧洲和澳洲;2004年,中欧上海校本部EMBA的招生规模保持为300人,北京教学点招生180人仍然不变;此外,中欧明年将为8000人次提供高层经理培训课程。

  主持人:曾有文章分析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2004年国内的商学院将步入竞争激烈的新阶段,然而我刚才注意到你们明年的招生规模几乎都没有什么变化,除了“控制招生数量,宁缺毋滥”的原因之外,与大环境有关系吗?

  朱善利:北大光华明年的招生工作不会有较大的变革,因为只有在全国的商学院统一行动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做大手笔。

  现行的MBA入学考试制度存在不少问题,我建议我们可以参照国外的方式,把考试科目简单化,考试成绩可用二到三年,那么我们就可以常年招生,有充裕的时间去考察考生的工作背景和综合素质,有更充分的选择余地去发现优秀人才。

  改革和布局应是全盘考虑,如果整体改革不好,局部改革就可能产生许多问题,所以我们要呼吁国家教育部尽快着手进行MBA考试制度的改革,使MBA招生制度尽早符合商学院选拔人才的要求。目前我们北大光华做到的是,把面试成绩增加到50%的比例,把入学门槛相对提高一些,更加重视考察考生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

  张国华:目前中国的商学院还存在着标准不清楚,市场不透明,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在社会各界对中国商学院发展进行科学探讨的基础上,国家势必会对招生考试、办学自主权等重要方面进行相应的大胆改革,那时候,商学院在管理教育市场的竞争将成为一场真刀真枪的大较量!大浪淘沙,在这场竞争中,中国将诞生更多的国际化一流商学院。

  主持人:也就是说,2004年不会成为商学院优胜劣汰趋势明显的一年?

  朱善利:不会,暂时不会。商学院要真正做到优胜劣汰,做到公平竞争,必须要有一个成熟的竞争环境,要有一个成熟的市场选择机制,但是现在我们还没有。

  按照经济学原理,没有选择权就没有淘汰。市场经济给予了我们选择的机会,只有当学校有了更多的选择学生的机会,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学校的机会,才有可能产生淘汰。如果市场不给选择权的话,商学院也不会有优胜劣汰,但是目前我们的大环境还不具备这个条件。

  张国华:中国MBA教育方兴未艾,从长远看,商学院的发展将呈现出差异化和等级化,那些注重市场、重视服务的商学院将作为强者占据中国商学院教育的高端品牌地位和市场份额,而那些故步自封、不求变革、忽视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的商学院将面临生存与发展的挑战。

  最近社会各界举办了众多探讨MBA教育和商学院发展的论坛,显示出时代对管理人才的巨大需求以及社会对管理教育的高度重视。各家商学院应该根据自身的资源、特色和优势,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办学之路。比如,商学院可以利用行业优势,做某个行业内管理教育的最佳提供者。另外,一些地方商学院应当利用地域优势,重点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主持人:谈到商学院的长远发展,核心竞争力是绕不开的话题,两位如何看待自家商学院的核心竞争能力?

  朱善利:我觉得北大光华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我们的师资力量,就像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句话:“大学者是在大师,而非大楼也”,是在于能够出大师。众所周知,北大光华集聚了一大批海内外知名学者教授,如厉以宁、曹凤歧、张维迎、徐信忠、周春生、武常岐等等。近几年,我们还从海外的知名大学请了一大批年轻教授回来执教,可以告诉大家一个数字:我们请回来的年轻的具有海外博士学位的教授将近占到我们整个教师队伍的一半。我们学院有五位副院长,只有我自己是北大的博士,其余四位全部是国外回来的博士。在我们学院的领导层里就有一多半是海外回来的博士,就不用说院内的各系主任和老师了,所以这也是我们引以自豪的。

  衡量一个老师的标准有两条:一是你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另外一个是你能否在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文章。这两条是有联系的,越是能够研究新问题的教授就越有可能把自己研究的新成果教给学生。我们就是以这样的标准去要求我们的教授的。

  张国华:中欧目前的核心竞争力是近20年办学所积聚的教授及世界范围的优秀

  教授网络、校友网络、优秀管理团队,及其我们的中欧精神———认真创新,追求卓越。我们的竞争优势就在于我们的品牌优势、高质量的课程与服务及其国际化水平。

  主持人:再请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比较宏观:作为国内知名商学院的代表,两位如何看待商学院的使命?

  朱善利:从古至今,大学都是创造知识、授业解惑的地方。我们给商学院再加上一个使命———总结从商业实践中得来的知识经验,把它提升到理论的高度,然后去引导商界的实际操作和观念更新。商学院的学者不断总结一些新东西,然后告诉企业哪些东西是有用的,哪些东西是没有用的,哪些东西是长久的理念,哪些东西是昙花一现的,这是商学院的任务。

  商学院实际上为企业家起到的是一个“地图”的作用,帮助他们找到下一个目标和达到这个目标的路径,并使他们少走弯路。

  张国华:引导与促进管理理念的创新与革命是商学院自诞生之日起就必须担负的使命。中欧注重的是赋予学员勇于创新的价值观,培养学员创新思想和能力,而不是简单地重复经验。让学员学会从实践中挖掘理念,洞察先机,着眼未来,设计未来。中欧通过所培养的一批批学员将最新的管理理念带入企业,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的MBA毕业生在企业经营实践中自主创新。商学院还应当利用现有教授资源,致力知识创新,不断创造新的思想和工具,为企业提供持久的管理支持。

  主持人:第二个问题比较具体——我们如何解决商学院所培养的人才和企业实际需求脱钩的矛盾?

  朱善利:这个矛盾的产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与企业管理层的知识构架有关。MBA毕业生进入一个传统的主要依靠经验管理的企业,就存在着新的管理知识和老的管理知识相融合的问题。如果这个企业的领导人没有经过新知识的训练,大概就很难接受MBA提出的一些现代的管理理念。另外一个是学生本身的问题,他在商学院学到的大都是在成熟的商业环境中运作成功的经验,如果不考虑中国现有的市场经济环境,一味地生搬硬套,就有可能失败,这也是

  我们教育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这如同打仗,运用任何一种战术都要讲前提条件,诸葛亮的“空城计”如果用两遍就肯定要失败,“草船借剑”没有东风也不行。

  很多商学院学生毕业后做事往往可能带着书生气,跟领导说我学到的要怎么样,国外的成功经验是什么,老板却认为那一套不管用,这样的矛盾比比皆是。我认为,这个矛盾就好像是家庭里两代人之间的矛盾。老一辈可能不太接受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但应该肯定的是这其实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多元化的标志,是社会新的方展方向。

  要解决这个矛盾,一方面企业的领导者要重新学习,再学习,另一方面MBA要把学到的现代工商管理知识和中国的商业实践相结合,这两条缺一不可。

  张国华:如何避免商学院所培养的人才和企业实际需要脱钩,这是所有的商学院都要面对的问题,最近美国AACSB主席报告也讲到美国商学院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事实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发展与提高,而这最终成为促进商学院发展的动力。

  在中国,许多企业期望MBA加盟公司后能够马上见效,在短时间内为企业带来效益。从企业角度讲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西方不完全是这样,他们相信通过好的商学院甄选的MBA是优秀的,对企业将来一定是有价值的,只是他们需要时间、空间。有的企业每年到商学院招聘是为储备优秀人才。

  胜劣汰,但是目前我们的大环境还不具备这个条件。

  张国华:中国MBA教育方兴未艾,从长远看,商学院的发展将呈现出差异化和等级化,那些注重市场、重视服务的商学院将作为强者占据中国商学院教育的高端品牌地位和市场份额,而那些故步自封、不求变革、忽视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的商学院将面临生存与发展的挑战。

  最近社会各界举办了众多探讨MBA教育和商学院发展的论坛,显示出时代对管理人才的巨大需求以及社会对管理教育的高度重视。各家商学院应该根据自身的资源、特色和优势,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办学之路。比如,商学院可以利用行业优势,做某个行业内管理教育的最佳提供者。另外,一些地方商学院应当利用地域优势,重点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主持人:谈到商学院的长远发展,核心竞争力是绕不开的话题,两位如何看待自家商学院的核心竞争能力?

  朱善利:我觉得北大光华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我们的师资力量,就像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句话:“大学者是在大师,而非大楼也”,是在于能够出大师。众所周知,北大光华集聚了一大批海内外知名学者教授,如厉以宁、曹凤歧、张维迎、徐信忠、周春生、武常岐等等。近几年,我们还从海外的知名大学请了一大批年轻教授回来执教,可以告诉大家一个数字:我们请回来的年轻的具有海外博士学位的教授将近占到我们整个教师队伍的一半。我们学院有五位副院长,只有我自己是北大的博士,其余四位全部是国外回来的博士。在我们学院的领导层里就有一多半是海外回来的博士,就不用说院内的各系主任和老师了,所以这也是我们引以自豪的。

  衡量一个老师的标准有两条:一是你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另外一个是你能否在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文章。这两条是有联系的,越是能够研究新问题的教授就越有可能把自己研究的新成果教给学生。我们就是以这样的标准去要求我们的教授的。

  张国华:中欧目前的核心竞争力是近20年办学所积聚的教授及世界范围的优秀

  教授网络、校友网络、优秀管理团队,及其我们的中欧精神———认真创新,追求卓越。我们的竞争优势就在于我们的品牌优势、高质量的课程与服务及其国际化水平。

  主持人:再请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比较宏观:作为国内知名商学院的代表,两位如何看待商学院的使命?

  朱善利:从古至今,大学都是创造知识、授业解惑的地方。我们给商学院再加上一个使命———总结从商业实践中得来的知识经验,把它提升到理论的高度,然后去引导商界的实际操作和观念更新。商学院的学者不断总结一些新东西,然后告诉企业哪些东西是有用的,哪些东西是没有用的,哪些东西是长久的理念,哪些东西是昙花一现的,这是商学院的任务。

  商学院实际上为企业家起到的是一个“地图”的作用,帮助他们找到下一个目标和达到这个目标的路径,并使他们少走弯路。

  张国华:引导与促进管理理念的创新与革命是商学院自诞生之日起就必须担负的使命。中欧注重的是赋予学员勇于创新的价值观,培养学员创新思想和能力,而不是简单地重复经验。让学员学会从实践中挖掘理念,洞察先机,着眼未来,设计未来。中欧通过所培养的一批批学员将最新的管理理念带入企业,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的MBA毕业生在企业经营实践中自主创新。商学院还应当利用现有教授资源,致力知识创新,不断创造新的思想和工具,为企业提供持久的管理支持。

  主持人:第二个问题比较具体——我们如何解决商学院所培养的人才和企业实际需求脱钩的矛盾?

  朱善利:这个矛盾的产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与企业管理层的知识构架有关。MBA毕业生进入一个传统的主要依靠经验管理的企业,就存在着新的管理知识和老的管理知识相融合的问题。如果这个企业的领导人没有经过新知识的训练,大概就很难接受MBA提出的一些现代的管理理念。另外一个是学生本身的问题,他在商学院学到的大都是在成熟的商业环境中运作成功的经验,如果不考虑中国现有的市场经济环境,一味地生搬硬套,就有可能失败,这也是我们教育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这如同打仗,运用任何一种战术都要讲前提条件,诸葛亮的“空城计”如果用两遍就肯定要失败,“草船借剑”没有东风也不行。

  很多商学院学生毕业后做事往往可能带着书生气,跟领导说我学到的要怎么样,国外的成功经验是什么,老板却认为那一套不管用,这样的矛盾比比皆是。我认为,这个矛盾就好像是家庭里两代人之间的矛盾。老一辈可能不太接受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但应该肯定的是这其实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多元化的标志,是社会新的方展方向。

  要解决这个矛盾,一方面企业的领导者要重新学习,再学习,另一方面MBA要把学到的现代工商管理知识和中国的商业实践相结合,这两条缺一不可。

  张国华:如何避免商学院所培养的人才和企业实际需要脱钩,这是所有的商学院都要面对的问题,最近美国AACSB主席报告也讲到美国商学院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事实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发展与提高,而这最终成为促进商学院发展的动力。

  在中国,许多企业期望MBA加盟公司后能够马上见效,在短时间内为企业带来效益。从企业角度讲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西方不完全是这样,他们相信通过好的商学院甄选的MBA是优秀的,对企业将来一定是有价值的,只是他们需要时间、空间。有的企业每年到商学院招聘是为储备优秀人才。

  作者:周璐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都市生活掌中搜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 订阅新浪新闻随时掌握最新动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身体与身体对话
爱要这样做出来
非常笑话
酷辣笑话过足瘾头
让生活特别有滋味
图片
铃声
·[阿 杜] 坚持到底
·[和 弦] 我愿意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淑女疯狂
  • 火辣露乳装新上架
  • 买内衣送性感大礼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