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龙惊人一跃(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2月29日 10:32 南方日报
  2003年的中国经济出乎人们的想象,也让不少经济学家跌眼镜,非典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但经济的高速增长瞬时把非典恶魔的破坏能量毁灭。2003年的中国经济让一些人恼羞成怒,出口的强劲增长惹来忌羡和怒火,迫人民币升值浪潮此起彼伏。然而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惟一亮点,作为全球经济低迷的不可或缺的新驱动力,中国这一强大的经济引擎最终将怒火扑灭。一个崛起的大国再次向世界证明,它已不再需要听人摆布,任何风浪都无法让那高速运转的引擎熄火,任何挫折都无法阻挡中国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想。

  中国经济在2003年经受了大考,同时它还在高速增长中发现了阻碍发展的问题:土地规划存在大量寻租现象、国资变局任重道远、电力瓶颈掣肘发展……解决问题的路径也很清晰,2004年将是深刻变革的一年,中国经济要保持高速运转,突破体制性障碍,进行经济制度创新已成为我们的深层追求。

  简单的回顾无法把握全局性的问题,也无法表述对一些问题产生的新认识、新观点。我们在梳理今年大事时,以重新审视和观察的态度看待这些经济事件,冀望人们对今年的经济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为判断明年的经济走势奠定基础。

  2003年宏观经济运行回眸

  尽管遭遇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天灾的冲击,尽管无法摆脱国际市场能源价格震荡的影响,尽管承受了西方某些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尽管国际游资大规模内流令宏观调控部门备感棘手,尽管我国出口在国际市场上仍然频频触发贸易保护主义“地雷”,尽管“电荒”已经令21个省区遭受拉闸限电的烦恼……

  然而,即将过去的2003年无疑是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实绩最为眩目的一年。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效益全面显著改善,居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困扰我国数年的通货紧缩开始逆转。

  但中国经济增长“一枝独秀”的态势中也潜伏着这样那样的危机,投资与消费、收入分配、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一般加工制造业与基础产业、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6个方面发展失衡,已经成为威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前景的心腹之患。

  经济指标全线飘红

  承接2002年下半年经济增长的良好态势,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在2003年带动国民经济全面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是带动2003年经济自主增长的主力。1月—11月,国有及其它经济类型累计完成投资346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8058亿元,增长27.2%;更新改造投资6833亿元,增长33.1%;房地产开发投资8285亿元,增长32.5%;其它投资1443亿元,增长28.6%。而且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到位情况良好,1月—11月累计到位资金37904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完成投资3285亿元,增长幅度为40.6%。

  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带动经济增长主力的角色没有改变,其资金来源却在2003年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外资所占比重下降,国内贷款、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其它资金所占比重上升,表明我国经济自主增长能力显著增强。

  尤为可喜的是,2003年民间投资全面启动。1月—10月全部34015.7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中,国家预算内资金1770.54亿元,占资金来源总额的5.2%,且增长幅度仅为2.7%,而国内贷款、利用外资、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其它资金等其它主要资金来源的增长幅度分别为47.0%、31.7%、48.6%和40.5%。

  消费稳步增长。1月—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06.3亿元,同比增长8.9%。

  根据海关统计,1月—11月我国出口3903.4亿美元,同比增长32.9%;进口3705.9亿美元,同比增长39.1%,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97.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值7609.3亿美元,同比增长35.8%;全年外贸总额超过8000亿美元已成定局。

  在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出口的带动下,2003年前三个季度GDP为79113.73亿元,同比增长8.5%;预计全年GDP可望达到11万亿元,从而使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

  经济增长质量较好

  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较高,首先体现为经济结构趋向优化,技术含量和增值率较高的制造业成为带动2003年GDP增长的主力。在可预见的未来,制造业将始终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只有在现代制造业的土壤里才能生长出现代服务业的参天大树,盲目追求提高第三产业比重、过早地“非工业化”,只能耗尽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潜力。

  在2003年前三个季度实现的79113.73亿元GDP中,第二产业创造了43692.89亿元,占55.2%;第二产业GDP增长11.8%,远远高于第一产业(2.8%)、第三产业(5.4%)的增幅。以实物形态而论,2003年1月—11月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同比增幅普遍达到两位数。在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全部68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仅增幅超过20%者就有25种。以价值形态而论,1月—11月实现工业增加值36694亿元,同比增长16.8%。

  工业生产的大幅度增长,推动我国在通向“世界工厂”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我国越来越多的制成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颇有象征意义的是,1月—11月我国钢产量已达2.0019亿吨,成品钢材产量2.1376亿吨,成为全世界第一个钢产量超过2亿吨的国家。

  经济运行质量改善还表现为企业产品销售率和销售收入提高,库存和应收账款增长幅度下降。200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状况良好,1月—11月全国工业产品销售率97.81%,同比提高0.19个百分点。

  展望

  明年经济增幅有望维持8%

  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于新兴主导产业兴起、城市化进程加速、国际经济环境改善和国内经济制度创新。从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考察,中国经济目前正在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上升阶段。尽管房地产、钢铁、汽车等某些领域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局部过热迹象,但这种局部过热正在趋向冷却。

  因此,局部过热迹象尚不至于影响2004年宏观经济运行大局。加之2004年全球经济形势将进一步好转,2004年中国经济仍将具有较强的增长动力。

  针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现象,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方针,政府职能正在加快从经济建设型转向公共服务型,干部考核制度正在酝酿革新。

  针对一般加工制造业与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发展失衡问题,中央一方面适度遏制信贷规模的无序增长,另一方面加大了发展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力度。预计2003年全年可投产发电装机2965万千瓦;发电设备制造完成2350万千瓦以上;新开工发电项目3000万千瓦,创历史最高水平;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也在加强用电管理,引导电力消费,电网峰谷差矛盾趋向缓解。

  2004年我国经济增长业绩仍将比较可观,有可能继续保持在8%左右,但投资增长速度可能放缓,消费增长幅度有望提高。

  隐忧

  六大失衡拖经济后腿

  储蓄、投资与消费失衡

  与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苦于“资本缺口”不同,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是国民储蓄、投资过多而消费太少。2003年1月—9月,居民储蓄存款增长18%,是同期GDP增长幅度(8.5%)的两倍多,也远远高于同期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

  居民储蓄强势增长,不仅导致最终消费萎靡不振,降低了国民当前的生活水平,而且可能造成生产相对过剩,投资效率下降。1994年GDP增量与固定资产投资比值为63.29%,也就是每投资1元能够增加0.6329元GDP,但这个比值到2002年已经下降到了18.90%,2003年前3个季度进一步下降到18.04%。

  不同社会阶层收入分配失衡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已经从全世界收入分配最平均的国家演变成全世界收入分配最不平均的国家之一。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乡居民总体收入的基尼系数只有0.25,20世纪90年代初刚刚超过0.3,目前已经超过0.45。根据国家统计局2002年9月发布的《首次中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报告》,中国城市居民金融资产高度集中于高收入家庭,户均储蓄最多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城市居民64.8%的人民币储蓄、89.1%的外币储蓄,最低层的20%家庭只拥有1.2%的人民币储蓄、0.2%的外币储蓄。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收入分配不平均程度正在逼近社会承受能力的极限。

  收入分配失衡,一方面导致国内消费需求难以启动,恶化了储蓄、投资与消费失衡状况;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失衡前所未有地加深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裂痕,蕴藏着引发社会危机的风险。

  城乡发展失衡

  城乡发展失衡问题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加剧的。1997年—2002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3.8%,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6%,导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从2.47:1扩大到3.11:1。2003年前三季度,我国第一产业所创造的GDP仅增长2.8%,远远低于GDP总额8.5%的增长幅度,加上非典影响农民进城务工,预计2003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将进一步扩大到3.2:1。

  东部与中西部发展失衡

  区域发展失衡是中国经济由来已久的痼疾,中央政府为此先后提出“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两大国策,但多年痼疾难以在短期内解决。2003年,东部与中西部发展差距在某些方面进一步拉大:1月—11月,有12个省(直辖市、区)工业增加值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除了北京之外,其余均属中部、西部地区。在投资领域。与1月—10月相比,1月—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但东部地区增长加速了0.5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分别下降1个和0.2个百分点。

  一般加工制造业与基础产业发展失衡

  2003年的投资热潮主要集中在一般加工领域,导致近年有所缓解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短缺局面再度出现,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席卷全国大部分省(直辖市、区)的“电荒”、“煤荒”和“油荒”。2002年6月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部分地区水情、气候的异常变化,全国用电量超常增长,连续17个月平均增速超过15%,21个省区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限电情况,国民生活和经济发展都感受到了能源瓶颈的制约。

  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失衡

  尽管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经济增长并不能取代社会发展,有时反而可能恶化社会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GDP崇拜”,尤其是现行党政官员考察制度实际上近乎“GDP一票否决制”,导致政府职能扭曲,本应承担的社会公共职能“缺位”与经济建设投资方面的“越位”并存,导致中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

  特约撰稿 梅新育(作者单位:国家商务部研究院)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都市生活掌中搜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 订阅新浪新闻随时掌握最新动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身体与身体对话
爱要这样做出来
非常笑话
酷辣笑话过足瘾头
让生活特别有滋味
图片
铃声
·[阿 杜] 坚持到底
·[和 弦] 我愿意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新年贺岁招商有礼!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低成本实现网上创业!
先试后买邮箱送大礼!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西安教育资讯!
出国留学大优惠(鄂)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揭开糖尿病难治愈之迷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