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鞠娟/文
截至2003年12月,获得QFII批文的境外投资者已有12家,总投资额度达到17亿美元,其中瑞士银行以6亿美元的投资额度名列第一。对于境外机构投资者而言,中国境内市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离他们这么近。
QFII对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变化是潜移默化的,但是QFII的一小步,却促成了中国资本市场前进的一大步。
中国资本市场并不缺资金,所欠缺和亟需的是国际化的投资和交易理念——而这恰恰是QFII可以发挥导向作用的地方。可以看到,国内的一些基金经理已经开始对公司的基本面和盈利情况非常看中了,在不断坚定和强化国内机构的投资策略后,QFII“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投资理念已经为市场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另一方面,许多发展中国家引进QFII制度的直接目的大都是借助外资激活境内市场,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作为一个新兴的证券市场,中国股市基本上还是一个散户型的市场,其非理性化的投资特点,将不利于中国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但在将来,随着QFII投资理念的深入、基金的扩容,A股市场会分化为两块:一个大块就是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和较量,另一小块就是逐渐被边缘化的散户群体。
以台湾为例,在未引入QFII制度之前,台湾证券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散户市场,个人投资者占96%以上,散户为主的市场,波动幅度与频率较大,系统性风险较高。外资的进入改善了原先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并且由于境外机构对境内投资者的影响较大,使得台湾股市自1992年以后总体上逐渐趋向理性,投机气氛较以往大大淡化。
此外,QFII作为来自国外成熟市场的投资者,他们对国际市场更为了解,他们的进入有利于带来国际市场上的远期供求信息,从而有利于使国内股票市场价格变化不仅反映本国产品、行业的远期供求关系,而且也反映国际市场上的远期供求关系,进而引导国内资源在开放条件下的优化配置,直至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促进作用。
正如瑞士银行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所言,QFII选择某种行业的股票时,不但要重视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及行业中个股的基本面和业绩,还要把中国的A股公司放到国际上的大环境中判断,并先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比较,以此来寻找各自潜在的投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