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阶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2月29日 08:18 经济日报

  编者按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结构优化的突出表现是出现了一批新的高增长的主导产业。理解这些产业的特征和增长机制,对理解某些新的宏观经济现象有着特殊意义。本文的基本观点是,我国经济正在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应当关注可能出现的新规律和新特点,在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思路上也应有必要调整。

  一、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的依据和特征

  去年下半年开始的新一轮增长,主要依赖于一批新的高增长产业的带动。其中处在“龙头”位置上的,是住宅、汽车、电子通讯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这些行业拉动了一批中间投资品性质的行业,主要是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建材、化工等;以上两个方面又拉动了电力、煤炭、石油等能源行业的增长。以重化工业为主的这批新的主导产业的快速增长,对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取得好成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经济正在进入重化工业发挥特殊重要作用的阶段,这样的特征并不是随机和短期的,而具有中长期意义。同国际经验显示的一样,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剧烈变动密切相关,在不同时期有不同主导产业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新的重化工业阶段并不仅仅表现为重工业比重的上升,增长机制的变化有着更深刻的意义。第一,作为高增长产业群龙头产业的住宅和汽车产业,近年来其产品的80%至90%由居民个人购买。由此引出了几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结果:增长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具有较为可靠的市场导向基础;大众消费使相关产业能够形成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第二,这批高增长产业中基本上形成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民营企业三足鼎立的格局。总的趋势是,非国有企业和混合经济企业成为增长的主要力量。第三,以若干龙头产业为先导,按照投入产出的关联关系,相应形成了几个高增长产业群。如汽车高增长产业群、房地产高增长产业群、机械制造高增长产业群、消费品高增长产业群等。第四,按照可借鉴的国际经验,一个大国在进入汽车大众消费阶段后,汽车产业将会保持20年至30年的快速增长;据有关方面的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将会使我国的住宅产业保持20年左右的快速增长。住宅、汽车是国民经济中带动力极强的行业,这两个产业在经济增长中龙头或主导地位的确立,将为我国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搭建基础平台。

  以上几点表明,我国开始进入一个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要、以市场为基础、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逐步提高、可持续性较强的新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之所以强调“新”的重化工业阶段,是因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有过重工业优先发展时期。显然,目前的重化工业快速增长与那个时期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有实质性区别。那个时期没有搞市场经济,重工业发展基本上没有居民消费基础。目前的重化工业主导的快速增长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期的高增长也不同,那时的房地产增长与居民的住宅消费关系不大,市场起作用的程度也明显地低。

  二、重化工业的特点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个时期以来,就业、投资、能源消耗、价格等方面出现了某些新情况,这些新情况一定程度上与重化工业自身的一些特点有关。

  其一,重化工业资本有机构成较高,同样的投资吸收的劳动力相对较少。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是,在轻工业为主的阶段,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安置300万人就业,而在重化工业阶段,则降为70万人。其二,重工业主要生产投资品,同时也产生对投资品的需求,例如,钢增加需要电,而电增加需要发电设备,发电设备增加又需要钢。这样一种增长格局在宏观上就表现为消费增长变化不大,而投资增长很快。工业化国家的经验也显示,当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后,投资品占工业产品的比重显著上升。其三,重工业能源消耗较大,特别是近年来钢铁和有色金属的快速增长,对电力消耗增长很快。电力和其他能源紧张,既有来自经济增速加快的压力,也有来自工业结构重型化的压力。其四,与轻工业相比,重工业产品供给不足时,新增供给所需的投资较大,形成新生产能力的时间较长。反映重工业产品供给不足的信号,如价格上升(如钢材价格)和数量不足(如电价管制情况下的拉闸)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其五,当经济处在上升期的时候,容易出现对未来需求预期过高,因而投资过度的问题。而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后,产业链条加长,中间需求环节(钢铁、机械等)、基础需求环节(能源等)对最终需求环节(汽车、住宅等)容易产生过高估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预期过高、投资过度的问题。

  三、如何认识新形势下的经济“过热”问题

  当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一个较高位势后,风险也在积累,应当防止过热,以保持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我们需要了解过热与经济的潜在增长能力充分发挥之间的界限是什么,新形势下的经济过热是如何表现的;如果出现过热,其原因是什么,与以前过热的原因有何区别;如何治理已经出现和潜在的过热等。下面就几个近来议论较多的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货币供应量较快增长后是否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首先对这一轮经济增长的背景要有正确的把握。目前的快速增长以及是否过热的争论,是在我国经济由供不应求的短缺经济转为供求平衡和供过于求的需求约束经济后首次出现的。需求约束下的高增长和过热确实是“新现象”,值得认真研究。一个可能的判断是,在需求约束下,经济“热起来”不易,“凉下来”不难。对目前拉动快速增长的需求能量不宜估计过高。总体上看,在可预期的将来,出现全局性、大幅度、长时间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很小。

  如何看待一些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在现有的体制条件下,要区分“市场性的重复建设”和“行政性的重复建设”。前者的投资者是负责任的,但也可能出现预期过高、投资过度的问题,不过经验表明,这些投资者由于产权和预算约束是硬的,发现问题后纠正的速度也较快。后者往往由地方政府所推动,尽管也可能出现预期过高的问题,但主要还是行为短期化,不对投资后果承担最终责任的问题。所以对“重复建设”或“过度投资”现象,要把市场经济环境中生产能力过剩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加以权衡,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重复建设”加以区分。

  如何看待经济快速增长中的风险?我国经济存在着一些深层问题,这些问题在高增长时存在,在低增长时同样存在,只是在增长加速后某些问题改变了表现形态。需要讨论的是,究竟哪种经济增长状态更有利于诸多深层问题的解决?总体上看,应当说增长潜力得到较好发挥、可持续的较高增长速度更有利于问题的根本性解决。我们不可能把诸多深层问题全部解决以后再增长,只有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争取尽可能有利的发展状态,在发展中逐步缓解并最终解决问题。高增长中的风险无疑要关注和化解,但更大的风险来自不增长和慢增长。

  四、继续保持产业增长良好态势的思路与措施

  今年多数产业增长景气较好,一批高增长行业增幅较大,已经处在一个较高的平台。明年经济将会进入这一轮增长周期快速上升后的稳定增长期。在产业发展上,可供考虑的思路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高增长行业好的发展势头,冷静观察,适时适度调节,避免和减弱可能出现的大的波动,加强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改进政府的产业管制方式,加强信息指导和服务。按照这一思路,可研究和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明年宏观经济能否在较高的水平上保持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批起主导作用的高增长行业能否保持稳定。同时,高增长行业也是问题较为集中、突出的行业。首先,应保持高增长行业好的发展势头,这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要使增长潜力继续释放,保持合理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要防止出现过热,大起而导致大落。其次,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市场起作用。产业增长中的一些问题,如出现供求缺口导致的价格上涨问题,只要有一个调整周期就可以得到解决。优胜劣汰、结构调整和优化等问题也是如此。第三,改进政府的产业管制方式。旧的行政性审批方式与新形势下的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政府产业管制的改进方向应当是放宽经济性管制,加强社会性管制,即加强环保、安全、节能、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管制。第四,加强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信息指导和服务。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在生产和投资决策上存在一定盲目性。政府可以通过建设主管部门把审批和备案的项目情况,通过统计等部门把其他在建项目的情况,一齐汇集起来,再做一定的分析,把这些信息发布出去,让投资者自己去判断,对地方政府决策也会形成一定约束。在我们目前的体制条件下,是可以把相关资源动员起来并做得较好的,这将会成为中国特色宏观调节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刘世锦作者:刘世锦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都市生活掌中搜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 订阅新浪新闻随时掌握最新动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身体与身体对话
爱要这样做出来
非常笑话
酷辣笑话过足瘾头
让生活特别有滋味
图片
铃声
·[阿 杜] 坚持到底
·[和 弦] 我愿意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新年贺岁招商有礼!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低成本实现网上创业!
先试后买邮箱送大礼!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西安教育资讯!
出国留学大优惠(鄂)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揭开糖尿病难治愈之迷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