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龙希成北京报道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龚六堂教授是宏观经济学方面的专家,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03年的“非典”冲击,虽然压抑了第二和第三季度的消费和投资增长,有一些负面影响,但是从事后措施看,“非典”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非但不是负面的,反而是长期有利的。
这主要表现在,“非典”使得政府对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增加了投入,这拉动了经济增长,而且还使得人们在健康方面的投资也大幅度地增加。现在,人们在健康方面的投入已经占到GDP的6%左右,比在教育等方面的投资还要多。如果我国的人均健康投资达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水平即GDP的9%-11%,则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大。这也正是2004年我国经济将会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龚六堂认为,2004年积极财政政策还将继续下去。因为政府只有保证约8%的增长率,才能使失业人口得到控制和继续就业;目前政府拉动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增加公共开支和投入。2004年政府公共开支和投入的方向将会有大的改变,就是大量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和城镇的医疗卫生等公共卫生系统的投入。
至于货币政策,因为害怕通货膨胀,政府一直比较谨慎。龚教授建议,政府应该采取适当的通膨政策来刺激经济,刺激消费。
在进出口方面,龚六堂说,受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影响,2004年我国的出口肯定会快速增长,但进口也会有大幅度的增加,可能导致进出口顺差降低的情形。
龚六堂说,现在税制改革的呼声很高,政府也已经着手进行了。他建议,首要明确税权。在把大量的地方政府的费用改为政府税收后,要明晰哪些税收是中央政府收取的,哪些税收是地方政府收取的。其次要改变原来重复征税的税种。目前,对企业重复征税名目繁多,这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再投资能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石小敏认为,同样的资源投入,投入到国有体制和投入到民营体制或外资体制,效益大不一样。他强调,在人们把注意力聚焦在GDP增长率的时候,应该重点区分哪些投入究竟生产了多少真正的“国民财富”。
石指出,目前在统计上,GDP吸引的注意力太多,而国民财富的数量往往被忽视。目前的统计虽然也有居民储蓄、金融资产、国有企业总资产等方面的数据,但总的国民财富除上述资产外,还包括那些大量的没有被市场化的土地、矿藏、森林、滩涂、事业单位资产等方方面面的财富,以及这些资产每年的增减。“每年应该对国民财富及其来源作分门别类的统计,一个国家和社会有没有这个统计,意义大不一样。”石小敏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