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银监局局长周忠明
本报记者吴雨珊南京报道
直陈八大短板
12月20日,江苏银监局。
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给记者倒上一杯茶,笑着说道,“杯子刚印好,你可能是第一个使用新杯子的人”。记者手中的“新”纸杯上,赫然印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监管局”字样。而这个时候,局里大部分人甚至还没有印制新名片。
江苏银监局的办公地点就在当地人民银行大楼里。从楼道的外观来看,银监局与人民银行唯一的不同是每层电梯口都立了一块牌子,红底黑字地印着银监会下发的《约法三章》。
再过几天,江苏银监局12个地市分局都将挂牌完毕,成为国内较早将三级分级机构建成的省级银监局,与银监会提出的年底前将地方监管机构搭建完毕的目标相吻合。
与高速相伴的是高效。“我们现在很多岗位是一个人干两三个人的活。”一位工作人员半是抱怨地说。人手不足,是一个机构新成立时很难迈过的关口,不过江苏银监局局长周忠明谈起他手下这帮人时倒颇为乐观,“人民银行近几年把较好的(人员)力量放在了监管(部门)中,(银监局)整体(从人民银行)划转后,我们现在的人员素质整齐、年轻,人才结构好”。
但这支队伍肩上的担子也着实不小:江苏银监局监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有13000多个,其中省级金融机构30多个。到今年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5831.76亿元和11617.91亿元,居全国前列。
与机构数量众多和资产总量巨大对应的,是让人担忧的问题和风险。江苏银监局没有透露相关的数据,但周忠明在一次省级金融机构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表明了银监局对这一情况的掌握。
周说,在信贷增长偏快的背后,江苏银行业存在着八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银行贷款集中度和关联度较高,存在过度竞争倾向;二是某些保证贷款存在风险隐患;三是城市建设项目贷款对财政依赖度增加;四是票据融资业务存在一些违规现象;五是某些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带来了新的信贷风险隐患;六是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薄弱;七是部分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出现上升趋势,存量不良贷款的清收难度加大,资产质量仍存在不够真实的情况;八是内控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尤其是一些行对客户经理管理存在漏洞,引发了一些案件。
数字化监管方式
11月6日,在省级金融机构负责人会议上,周忠明端出了局里制定的四条监管措施。
重中之重仍然是解决不良资产问题。江苏银监局建立了不良贷款监管台账,对不良贷款实行按月分析,按季考核,对不良贷款余额大、占比高或变动幅度大的重点机构、重点大户、重点地区进行重点跟踪监测。
除了督促银行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和处置力度,防止银行用借新还旧、非实质性重组等手段降低不良贷款,银监局还要求各商业银行加强内控,防止信贷资金用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为一些过热倾向推波助澜。
知情人称,江苏部分商业银行的城市建设贷款,已占到贷款余额的一半以上。“越是经济形势好,银行在贷款发放、授信管理、经营决策上就越容易冲动。城市建设贷款对财政的依赖度太大,很少有人考虑到市县政府的承受能力,一旦超过了它的承受能力,一样收不回来。”
对学数量经济学出身的周忠明来说,用科学的数字和严谨的分析来辅助监管,显然是他熟悉并崇尚的方式。
从10月挂牌伊始,银监局开始着手一个题为《城市建设贷款的风险与控制》的课题,一方面对银行相关信贷项目的风险和管理进行摸底,另一方面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找出城市建设项目的风险点,为其设置风险底线。负责该课题的黄兰博士透露,目前该研究方案已发放到各商业银行。类似地,另一个课题——《不良贷款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也已进入调研阶段。
此外,银监局还组织了一批来自商业银行、社会相关部门以及本局专家,对城市建设贷款和钢铁、建材等热门行业进行分析。“研究经济、金融增长周期,在出现波动之前向银行发出警报。”周说。
周忠明的第二个监管重点是贷款五级分类。周坦陈,由于各家银行资产质量和包袱大小不同、人员素质不齐,执行贷款五级分类的情况并不整齐划一。另外两项措施,则分别是加强关联交易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控制,以及研究制定金融机构的考核指标体系。
监管与被监管双重透明
周忠明认为,过去一些监管机构容易把自己当成金融机构的代表,处理问题自觉不自觉地容易从维护金融机构利益的角度出发,但这样做的结果是:问题越积越多。
正缘于此,转换角色被列为了江苏银监局工作重点中的第一项。周表示,银行监管者应从金融机构的代表转变为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的代表,代表公众监督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本身的产权制度改革是转换的一个基础,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制度来规范监管者的行为,约束每个监管者成为存款人的代表。不过,他亦深感制度变革的不易,“许多制度是一二十年来形成的,修改量很大且有相当难度,只能一个一个去解决”。
银监局新近解决的一个问题是辖内城市商业银行的年报披露。该局开始只考虑要求南京市商业银行定期公布年报,现在则准备再选择三到四家银行。“这个范围以后还要尽量扩大,对年报披露,商业银行不能总是躲躲闪闪,拖延了事,不仅要披露,而且要讲真话。”周忠明说。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陈学彬对此做法颇为赞赏:“银行不仅应该向公众披露报表,而且必须是真实的报表。存款人有权利了解银行的情况,今后存款人特别是大户会越来越注重选择银行,选择的依据是什么?主要就是看报表。”
除了要求商业银行向公众提高透明度外,江苏银监局还试图让自己的监管工作趋向“透明化”——某些过去被列为“机密”的文件开始向辖内各金融机构发放,新近制定的商业银行同城分支机构准入的有关意见,即是一例。周坚持认为,能公布的应尽量公布,以便让商业银行了解它们到底该符合什么条件。
周忠明表示,今后,江苏银监局将从检查已暴露的风险为主,逐渐转变为重点检查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机制是否健全。“银监局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结合银监会布置的任务,对辖内金融机构进行多次检查,掌握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周忠明说。他还透露,江苏银监局明年将有一个大的动作——对除了信用社以外的辖内所有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机制进行评价。目前该评价方案正在拟订中,预计明年一季度各银行年报出来后即可开始实施。
薄弱环节:创新不足
时隔两年,人们依然对2001年发生在南京的爱立信倒戈事件记忆犹新。由于中资银行无法提供无追索权国内保理业务,爱立信熊猫提前归还了它们的巨额贷款,转而投向能提供此类业务的外资银行。
时任人民银行江苏分行副行长的周忠明,目睹了事件的全过程。回忆起这段往事,周感慨良深,“很多人认为这个事情是外资银行抢中资银行的份额,但根子是在我们中资银行的创新能力和动力不及外资银行”。
周承认,创新不足是江苏的薄弱环节,“过去比较讲稳定,在创新方面探索不够,所以才会发生爱立信事件”。
陈学彬认为,监管的目的是预防风险发生,并通过惩处违规行为起到警示作用,但并非所有规定之外的金融创新都会给金融机构带来较大的风险。因此,监管时必须鉴别风险带来的危害,不能一味打压;有些规章已经过时了,需要修改。
这一说法与周忠明不谋而合。对创新业务可能带来的新风险,江苏银监局的监管思路是,在对待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时,主要审查商业银行对此项业务是否有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不久前,当地一家商业银行申请做几项负债类的新业务,局级领导班子专门开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探讨,大家认为这几项业务风险不算太大,且该银行能够控制,不必执行审批制,实行备案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