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汪涛上海报道
“9月份向监管当局递交申请,能够抢在2003年底获得证监会审批,渣打银行感到十分幸运。”谈到获批QFII时,渣打银行金融机构业务中国区主管杜惠强保持着一贯高昂的语调。
12月15日,渣打银行和日兴资产通过证监会QFII资格审批。此前的2003年4月,渣打还和汇丰、花期三家外资行一起成为首批QFII外资托管行。
“这(获批为QFII)是渣打银行中国业务的又一突破。”正在渡假的杜先生心情不错。电话中,他和记者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交流。
应当讲,QFII们的心情都不错。
截止到2003年年底,共有12家外资机构成为QFII,而且QFII获准投资内地资本市场的资金达到17亿美元(渣打和日产申请额度还需外管局审批)。
毫无疑问,QFII正成为内地资本市场“向上生长的力量”。
进军内地潮
“2004年我们将扩充研究队伍,除了香港总部,上海的研究中心将增加10名左右研究人员,以加大对中国A股市场的研发力量。”2003年12月4日,瑞银集团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向记者透露,“同时,到2004年年底,瑞银华宝将把对中国A股的研究范围扩充到100只股票。”
自从今年5月瑞士银行与野村控股一道为获得首批QFII资格后,瑞银华宝就从不掩饰其对中国A股市场的野心。
12月2日,瑞银在香港发布“瑞银集团中国400强A股指南”。据悉,该指南旨在在向海外投资者介绍市值最大的400只A股。
据悉,明年,瑞银集团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昌华将坐镇上海,另一著名分析师张化桥虽然继续在香港,但重心也是对中国A股市场的研究。
种种迹象表明,QFII明年将大战A股,而瑞银华宝研发部门的动作则被看成是QFII欲在明年大肆扩张的标志。
据悉,荷兰银行、法国兴业集团等机构的QFII资格也有望在2004年初获得批准。
理念激荡
QFII给中国内地十年股市带来的冲击显而易见。特别是熟悉的庄股思维走上穷途末路之时,中国投资者需要新的营养。
杜惠强认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给证券市场带来新理念,如理性投资、股东权益等等,随着时间的延续、数量的增加,其影响将更加显现。比如QFII强调实地调研的做法正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对分析师来说,实地调研是证券投资最基本的理念。”陈昌华认为,“QFII的投资理念总结起来就是用合理的价格购买优秀的公司,表现在实际操作中,QFII投资的股票蓝筹概念占大多数。”
2003年7月,QFII的投资理念首次浮出水面。该月,瑞士银行公布购入的四只A股——宝山钢铁600019.SH、上港集箱600018.SH、外运发展600270.SH以及中兴通讯000063.SZ,自此QFII概念颇受追捧。
东方证券人士认为,QFII以“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作为其投资理念,坚定了2003年基金的投资理念。而随着QFII资金的逐渐增多,基金与QFII的价值投资理念将更为巩固。
“QFII给中国股市带来的最大变化主要并不在于资金,而是投资理念的变化。”某内地证券分析师表示,从QFII提入议事日程的那天起,中国股市就一直为QFII寻求“最优解”,而在投资理念上,QFII可以说为中国投资者进行了一次正规教育。
不过,也不能过分夸大QFII的作用。
“在2003年整个价值投资理念的风潮中,QFII扮演的是‘催化剂’的角色。”陈昌华认为,经过近几年市场的磨炼,内地市场也出现了大批基金经理,他们为证券市场的投资理念的转变做出了大量的贡献,QFII的出现只是加速了市场转型。
而随着QFII的进一步前行,由于大量客户资金的出现,QFII投资理念开始受到质疑,12月16日,花旗环球一神秘客户购入新疆屯河,则将这种疑虑充分暴露。
东方证券上述分析人士认为,QFII并没有权利干涉客户的投资方向,统一的信息披露方案出台之前时,只能靠客户的自律。
不过,在市场萎靡不振、投资人信心跌入低谷的时候,QFII静悄悄地出手。而在A股持续低迷的10月份,QFII开始申请增加额度则让国人振奋不已:
2003年10月份,花旗环球金融增加1.25亿美元额度,德意志银行的投资额度增加了1.5亿美元,瑞士银行的QFII额度更是增至6亿。
于是,市场上关于QFII增加额度意欲在人民币升值中获利的传闻一时甚嚣尘上,对此QFII纷纷否认。
在谜底尤其是QFII投资收益情况真正揭晓之前,相信他们的辩白不失为一种选择,但是也没有必要过早选择放弃怀疑的权力。
据透露,2004年1月底,所有QFII将向证监会和外管局提交一份2003年的投资报告,届时市场将会对QFII投资理念有更为清晰的认识,此前,种种的判断只能建立在猜测的基础之上。
憧憬2004年
荷兰银行申请QFII资格的材料已经报送到证监会。
荷银投资(荷兰银行专事资产管理业务的全资子公司)中国区总裁李湘伟表示,基于对明年中国内地股市的乐观预期,加上QFII对中国市场的进一步了解,2004年,QFII的投资规模进一步放大值得期待。2003年规模是17亿美元,2004年达到40亿美金没有问题。
已经获批的QFII也将继续增加额度,高盛(亚洲)执行董事张东梅透露,由于首批5000万额度已经用完,高盛计划在明年增加额度。
杜惠强同样看好2004年中国的QFII:“2003年申请QFII的都是投资银行,如果2004年能出现退休和养老基金的申请,那么看好QFII潜力的理由将更为充分。”
从全球投资市场的经验来看,退休基金和养老基金被看成更为稳定的长线投资者,而且他们在成熟资本市场占据的份额非常大。杜惠强认为,只有退休和养老金进入A股,中国证券市场才真正被纳入基金的全球投资组合。
据透露,目前数家海外基金或全球托管人已经开始和监管当局进行沟通,他们在2004年进入A股市场的希望极大,著名的全球托管人道富银行就身处其中。
德意志银行人士也证实了上述说法,不过他认为,目前QFII的审批条件比较严格,他们进入可能会面临一些障碍。
长远来说,随着QFII入市条件的放宽和额度的加大,海外机构投资者迟早将大规模地进入,并成为市场不可或缺的力量,任何市场概莫能外。
在众多外资银行眼中,QFII取得初步成效后,QDII也变得现实起来。
“中国资本市场迟早要纳入全球资本市场体系,在QFII已经闸门大开的时候,推行QDII是必然的趋势。”杜惠强认为。
他表示,QDII有三点好处:货币流动。国内的资金可以合法地跨出国门投资于全球资本市场;加快与全球资本市场的融合;市场的变化,投资工具的增加,中国内地投资机构的业务水平将有一个提升。
从目前的情况看,QDII能否顺利推出,更多地将取决于监管层的态度。一旦获得“通行证”,QDII三个月内即可以正式操作。另一外资机构人士则大胆地预测,2004年上半年推出QDII的可能性为70%到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