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何华峰深圳报道
李先生是华尔街一家投资公司的分析员。圣诞节前一周,李又从纽约飞到香港,进行公司的调研。
李几乎记不清这是今年第几次来香港,除了上半年SARS期间,他总是隔三差五来香港
调研,有时还去内地。
这一年中,李看到的是:到12月19日,恒生H股指数已是4523.75点,而在年初这一指数还只在2000点左右。显然,从纽约到香港的旅客中,还有着越来越多的李的同行。华尔街的资金也随着旅客流,源源地进入香港股市的中国概念板块。
巴菲特的号角声
李先生说,巴菲特在4月份增持中国石油(0857.HK)股票,其实对华尔街的基金经理影响很大。
这本来是一个偶发事件。由于香港证监会修改信息披露规则,原来持股10%以上的股东就须披露的规定改为现在的5%,让持中石油股票的巴菲特不得不现形于公众之前,当时他持有中石油流通股已达6.71%,计11.8亿股。
股神的信息,迅速传遍全球,也让中石油一夜之间声名大噪,毕竟在此之间,关注中石油的投资者范围很小,几乎限于亚洲之内。
李说,巴菲特“吹起了一阵号角”,许多基金经理想,既然巴菲特都买了,我为什么不买?其时在全球低迷的投资环境下,有不少基金经理已经看中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公司,巴菲特的动作坚定了他们的信心。
一位在伦敦的基金经理认为,中国真正有吸引力的公司已经存在,尤其是2003年增长达30%的交通运输业企业。这些企业该年的增长速率与能源类企业相当。
中国!中国!
华尔街的资金开始涌入,应是在2003年7月和8月。
摩根大通中国证券研究主管何启忠说,热炒港股资金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6月份以来,来自中国内地的资金;其二是7、8月间,入港的外资资金。
7月前,华尔街对中国的兴趣因为SARS受到了考验,但中国很快地渡过SARS的冲击加深了华尔街对中国的印象。
渣打银行中国区前总裁黄远辉说,今年中国遭遇SARS居然还是有较好的经济增长,“坏事变成好事”。
因为预期中国会在香港推行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内地资金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进入香港,很好地为华尔街的资金作了铺垫。在内地资金准备获利了结抽身而退时,华尔街的资金进来了。
华尔街的资金涌入,至少有三个因素。
凯基证券香港公司行政总裁邝民彬认为,外资非常好地利用了现有条件:其一,国企股现在盈利确实不错,处在上升景气中,与中国内地经济的发展周期相吻合;其二,中央政府力挺香港,人气不断提升,投资气氛较好;其三,人民币不断面临升值压力。
而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说:“香港股市大涨,主要是资金的推动。我们很多的大客户最近拿到很多钱,他们的客户要求他们到亚洲去投资。”
香港交易所的公开资料,很好地证明了华尔街资金的存在。
资料显示,今年4月,外资在申报持有国企股权益后,许多国企股均为外资大量持有,如马鞍山钢铁,上海石化0338.HK,鞍钢新轧0347.HK,海螺水泥0914.HK,山东国电1071.HK,中海发展1138.HK等。这些国企股的主要外资参与者集中在数家外资大行身上,包括摩根大通、JP摩根富林明、摩根士丹利、汇丰资产管理等,其中摩根大通最为活跃,频繁交易的国企个股达到44家。
华尔街资金的大量进入,对香港的联系汇率造成压力。9月23日,大量资金流入香港,港元现货一度大幅飙升至7.7050兑1美元,创自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以来的新高;重压之下,9月23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高调入市干预汇率,通过抛售4.6亿港币购入约6000万美元,以遏制港元升势。11月和12月,香港金管局又连续7次干预汇市,以稳定汇率。
重新发现?重新发烧?
从7月到12月,港股的热潮一直在继续。
12月11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的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称,“投资人对中国的IPO项目,如中国人寿(2628.HK,充满了兴趣。”据路透社报道,由于海外投资者反应热烈,激发了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热情,其中,平安保险拟募集20亿美元,中国建设银行拟募集50亿美元。中国企业计划2004年在香港筹资117亿美元,远超过2003年的70亿美元。这一热潮不得不让人回想起上世纪90年代末的网络股风潮和1997年中国热。
不过,“华尔街的基金经理不一定都是理性的。”一位外资行的分析师表示,“无论是摩根大通或摩根士丹利,这些大行都是为他们的客户,尤其是对冲基金下的单,而很多对冲基金买的就是高风险股票,赚了就赚了,赔了,基金经理换份工作就好,几千万美金的学费对他们并不是一笔大的数字。”
巴菲特说过,“只有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体游泳”。为未来下判断是危险的,还好,巴菲特持有的中石油股票还在那里。
|